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执宰大明 > 第420章 郑和宝船

第420章 郑和宝船(2 / 4)

那艘大船一眼。

由于李云天选择走海路去广西的钦州,故而军阁要给他调派运兵的船只,李云天一直还以为军阁会调普通的海船给他,等到了定海港才发现原来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也就是后人口中的“郑和宝船”。

李云天从没见过郑和宝船,但是却知道大明只有郑和宝船是四层的,其余的海船皆在四层以下。

因此,看见那五艘大船竟然有四层高后他立刻就清楚了五艘大船的身份,尤其令李云天没想到的是,军阁竟然将郑和下西洋时所坐的宝船调给他,使得他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

所谓的郑和宝船,指的是郑和下西洋时用来装运货物的大型海船,货物里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

为此,这种大型海船就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

据记载,郑和下西洋时宝船最多时达到了六十二艘,最大的宝船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宝船最醒目的特征是有四层船舱,船上的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堪称当时海上航行的巨无霸。

有关郑和宝船的尺寸,《明史?郑和传》中有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

明朝时编写的《国榷》中则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明末罗懋登所著的《西洋记》中曾经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郑和下西洋时的副使、南京守备太监洪保墓中的一块墓志铭文上记载了郑和下西洋时的情形。

铭文中记载:“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

料在古代是一种容量单位,五千料相当于现在排水量2500多吨,这在明朝简直就是一个造船业的神话。

而比郑和出使西洋晚了八十多年才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只有100吨,由此可见明代的造船技术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可惜的是,明孝宗时由于内廷和文官集团的争斗,故而在文官集团的倡导下,明孝宗下令毁掉了全部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航海技术,包括造船术、航海图等等,再加上种种历史原因,使得明、清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