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五味杂陈(2 / 4)
度过眼前的这次难关。
可惜,商人本性逐利,再加上明军在交趾接连战败,这使得身为大后方的宣化城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粮商们都想趁着这个机会大捞一笔回广西避险,故而对李清正是阳奉阴违,这导致宣化城的粮价持续升高,现在的粮价已经是平常的十倍。
李清正是一个有风骨和傲骨的文官,自然不会强迫那些粮商降价,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价飞涨。
说实话,李清正做学问和理政是一把好手,但是与商人们打交道可就是门外汉了,作为大明的士大夫,士农工商的顶层人物,他以前从未与商人们接触过,岂会知道如何应对那些世故圆滑的粮商?
面对城外饥寒交迫的灾民,李清正实在不忍心将这些大民子民弃之不理,故而把心一横,毅然决定打开宣化的粮仓,准备用他的一条命来换取城外那些灾民的性命。
历朝历代,像李清正这种敢于当众顶撞皇帝的清流根本就不怕死,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在太和殿上谴责洪熙帝,进而落得如此的下场。
对李清正这种心高气傲、恃才傲物的清流来说,声誉才是他们所作为看重的,当年李云天正是抨击李清正沽名钓誉,使得李清正大为恼怒,也令李云天被不少清流和言官所恶,至今无法释怀。
“知府大人,下官听闻皇上已经派了定南将军前来,是不是等定南将军来后再定夺此事?”城南粮仓监督知道私开粮仓之事事关重大,不是李清正一个人就能扛得起来的,他身为城南仓储的主官势必受到牵连,因此岂敢答应李清正,不动声色地说道。
况且,城南粮仓监督虽然在宣化城为官,但是确实户部直属的官员,因此李清正并不是他的上司,李清正的公文对他来说并无法律效力。
除非宣化粮仓的最高官员――宣化粮仓主事下达了开仓的公文,城南粮仓监督这才敢开仓放粮,这也意味着宣化粮仓主事将责任承担了下来。
听到“定南将军”四个字,李清正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一股复杂的神色,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了李云天的影像来。
当李清正接到朝廷再次派兵平定交趾叛乱的公文时,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想到这次带兵来交趾的竟然会是李云天,而不是周征和张辅这样的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勋贵。
不过,转念一想的话李清正又觉得李云天带兵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年他离开京城时李云天曾经到城外送他,不仅拜托他治理好宣化府的政务,还说过要去交趾看望他。
那个时候李清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