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配合默契(一更)(3 / 4)
的叛军开始拔寨启程,退回了交州府地界的立濂城,在立濂城屯兵三万防备三江府的明军。
等确定了叛军撤退,安梁县城的明军军民顿时欢呼雀跃,他们原本以为要在安梁县城经历一场血战,谁也没有想到叛军竟然会撤退。
后来他们才听说了骁武军已经乘坐大明水师的船只来交趾的事情,立刻群情振奋,士气高涨,以前失利的阴霾一扫而空。
自此,明军与叛军在交趾的对峙态势正式成形,按照与李云天的约定,黎利逐渐撤回了那些在明军控制地盘内的叛军,双方的界线逐渐清晰起来。
李云天也遵守了协议,而且在三江城和谅江城的驻军都只有约定的一半,即各五千人,以示自己无意进攻叛军,让黎利放心。
其余的明军被李云天撤到了太原府和新安府进行整编,他对交趾的驻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不仅淘汰了军队上的老弱病残,而且还对交趾军户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那就是允许交趾军户不用参军,而已从事讲武堂下属产业的经营作为代替。
换句话来说,李云天实际上已经废除了交趾的军户,只不过没有明说而已。
他这样做有着充足的道理,毕竟交趾不同于大明的两京十三省,其人口以交趾当地土人百姓居多,因此大明要想真正将其治理好并不能单单依靠武力,当务之急是通过那些从内陆迁移而来的居民来发展交趾的农业和经济,以此来打开局面。
因为交州城已经被叛军占领,故而李云天下令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司等衙门前往太原府太原城公办,以太原城为交趾的临时治所。
宣德三年二月底,历经十余年叛乱的交趾终于平静了下来,明军和叛军纷纷进入了休整期,像两头激烈厮杀后疲惫的野兽各自****着身上的伤口。
与此同时,明军和叛军都将事务的重点转移到了农业和经济的建设上来,连年的战火已经使得不少百姓食不果腹,双方都要抓紧时间来解决粮食问题。
虽然黎利与李云天私下里达成了协议,但他并没有掉以轻心,暗中积蓄着力量,不仅像李云天一样开始整军,而且还与横行在南洋水域的海盗取得了联系,通过那些海盗与南洋诸国进行海上贸易来获取利润,用来支撑叛军的各项开销。
黎利这样做是逼不得已,由于他正在与大明打仗,故而周边的占城、真腊等国都不会与其交易,他也只能将目光投向海外。
李云天并没有理会黎利的海上贸易,在他看来黎利这样做只是解了燃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