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赋税变革(3 / 4)
响最大的无疑是各地的官员,自此失去了从税收中上下其中的机会,李云天此举无疑是让利于民。
再者说了,乡村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提高了,城市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也得以解决,必将促进农业和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而每年的田地税银和商业税银完全足以支撑地方衙门的运作,并且有不少盈余。
如果搁在大明的两京十三省,李云天要是推行摊丁入亩肯定会受到巨大的阻力,那些地方官岂会坐视自己的利益受损。
可交趾不一样,各州县衙门的基层官员都是通过恩科选拔出来的,接受了讲武堂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的培训,并且由李云天亲自任命,故而这些官员自然不会反对赋税改革。
另外,李云天早就把交趾各地方衙门的财政大权收归了交趾布政使司衙门,收上来的税收要先上交布政使司衙门,由布政使司衙门往下拨付各地衙门运作所需的款项,并且款项的用途要受到审核和监督,合理的款项才予以发放。
这就使得当地的官员们很难再从税收中捞钱,故而州府的那些高级官员抵触情绪自然也就得变小了。
原因很简单,他们即使想方设法地收更多的税,那么最后也要上交布政使司衙门,谁还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从李云天的行事轨迹上来看,为了在交趾实行摊丁入亩他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宣布《摊丁入亩》令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铺垫,刻意将各地方衙门的财政大权收归交趾布政使司衙门,并由布政使司衙门往下拨付款项。
因为当时正值与叛军对峙时期,明军所控制地区内的生产和生活都受到了破坏,根本就没有办法从民间收税,故而李云天的这个办法受到了交趾官员们的热烈欢迎,这意味着他们能从交趾布政使司衙门获得各地地方衙门的花销。
鉴于当时明军的形势危急,被叛军牢牢地压制,故而众人都以为李云天收回地方财政大权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而已,谁也不会想到此事竟然会成为交趾的定制。
这一年多来,明军控制地区地方衙门的运作一切正常,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使得经济恢复迅速,形势一片大好。
既然各地衙门上交财政大权后并没有受到影响,那么谁又有理由提出来重新要回财政大权?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现在在交趾的声威如日中天,没人胆敢招惹他,否则就是自寻烦恼了。
《摊丁入亩令》的颁布是交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由于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