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执宰大明 > 第664章 建州女真

第664章 建州女真(2 / 4)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春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原为女真火儿阿部和斡朵怜部的部众组成,永乐年间又加上了从东海南迁的托温部。

明初,火儿阿部酋长阿哈出,赐名李思诚,任建州卫指挥。

永乐八年,也就是公元1410年,阿哈出死后其子释家奴被赐名李显忠,世袭父职。宣德年间,阿哈出之孙李满住世袭建州卫指挥使。

斡朵里部的酋长为猛哥帖木儿,也称孟特穆,永乐十年任建州左卫指挥使。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帝在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的同时,又在居今图们江北、珲春河流域将火儿阿部另一支女真部族设立了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

火儿阿部虽然分设为两卫,但大明常委任建州卫或毛怜卫的女真首领到对方卫分任职,因而后来史书称居建州、毛怜等地的均为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

海西之名始见于元代,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

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

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哈达、叶赫属山夷,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

明朝中期后,海西女真迁至呼兰河流域,因为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故而海西女真后来又被称为呼伦四部。

东海女真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又以“野人”之称,被称为“野人女真”,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

东海女真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而呼尔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来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代的女真族是重新组合的民族,建州卫、毛怜卫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遗民,从事农耕定居生活,种谷纺线,饮食服用,与汉族没有多大区别。

海西女真人多是金代完颜部后裔,同样也从事耕稼,他们倚山作寨,亲属聚居在一起。

东海女真,又称野人女真,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伦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风俗与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猎为生”。

此时,建州卫指挥使、火儿阿部酋长李满住由于受到朝鲜国军队的袭击不得不被迫让所领部落的部族西迁,以避开朝鲜国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