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谆谆善诱(3 / 4)
他们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早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寒窗苦读先人们留下来的著作,然后通过科举踏入仕途,很少有人想着研究那些著作以外的知识,毕竟朝廷的科举用不上,自然也没有了研究和学习的动力。
李云天知道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一时间很难从刚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因此微微笑了笑后起身离开,院子里的监生见状纷纷躬身相送。
为了解决此次“南北雍论战”遇到的麻烦,李云天向李清正建议,京师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在理学上较量时不得使用其他学说,毕竟南京国子监并没有开设那些新式学科,要是涉及新式学科知识的话对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不公。
李清正觉得李云天言之有理,故而在理学比试上加了限制条件,进而使得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在这一项上胜出。
由此一来,京师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各有胜负,双方对这个结果都能接受,进而使得第一届“南北雍论战”顺利结束。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京师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这次的较量平分秋色,不过京师国子监监生的综合能力远胜南京国子监一筹。
因为南京国子监在律学、书学和算学中一败涂地,在京师国子监面前丝毫没有还手之力,这使得南京国子监的祭酒痛定思痛之下决定也引进讲武堂相应的新式学科,毕竟讲武堂所教授的知识远胜他们目前的水准,再不采取应变措施的话就要被京师国子监远远地抛在后面。
京师之行后,南京国子监的监生逐渐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的监生继续奉行独尊孔孟的信条,对讲武堂的新式学科不屑一顾,而另外一个阵营的监生则被李云天在讲武堂那番肺腑之言所触动,对讲武堂的新式学科流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正是李云天所希望看见的一幕,他知道要想让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们接受讲武堂的新式学科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至此,越来越多南京国子监监生报考讲武堂六大学院,这使得对大明江南的学子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名曾经回答了李云天可将传动装置用于织机上的胖监生给李云天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事后李云天特意打探了一下那名胖监生的底细,结果颇为惊讶地得知胖监生是南京国子监今年招收的第一批例监监生中的一个。
例监指的是捐纳钱粟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监生,胖青年出身江南的商贾之家,家里的布料生意做得很大,由于家里去年在大明与鞑靼、瓦剌交战时向朝廷捐献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