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往事如烟(3 / 5)
水镇,进而才使得李云天出了大丑。
听了陈凝凝的三谢后,李云天于是以纳兰性德的《木兰词》作为回应,将其吟出后赠与了陈凝凝。
刺骨的寒风,荒凉的湖面再加上李云天低沉悲凉的语调,《木兰词》一经吟出就俘获了的陈凝凝新。
陈凝凝尤其喜欢《木兰词》中的“人生若止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认为这次这首词的点睛之笔,道尽了人世间男女情感的悲凉和无奈,哀怨凄婉。
因此,这首《木兰词》对李云天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见证了他与陈凝凝的爱情,同时也令他回忆起了当年在湖口县的往事,那个时候是他担任知县时最为困难的时期,对自己的前途更是一无所知。
李云天当时之所以要一反常态地上疏请罪,并不是真的想要让永乐皇帝治他的罪,那样的话他的前途可就要毁了,他这样做是要奋力一搏,期望能进入永乐皇帝的眼帘,进而获得提升的机会。
毕竟,李云天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如果按部就班地在仕途上晋升的话,天知道要多久才能出人头地。
因此,在李云天看来与其默默无闻、平庸地活着,不如铤而走险在永乐皇帝面前挂上号。
当然了,李云天也并不是盲目地就给永乐帝上疏,而是综合了当时的情形,认为永乐皇帝肯定不会怪罪一个新科进士在率军与水匪交战时被头颅吓晕,毕竟能身先士卒与水匪交战就已经有了莫大的勇气。
至于治李云天剿匪不利的罪名,李云天才刚到任不久,要治也是治前任知县的罪才对,在怎么说李云天敢组织人手去与水匪交战,这对于李云天来说已经做得足够好,换做别人的人肯定早就溜之大吉了。
另外,李云天还特意在上疏中立下了剿匪的军令状,并且说出了投笔从戎的豪言壮语,成功地抓住了纵横疆场大半辈子的永乐皇帝的心。
再加上李云天的恩师杨士奇在一旁出言相助,李云天不仅免除了罪责,而且还引起了宣德帝和杨士奇的主意,进而给他后来的进京担任监察御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李云天饶有兴致地注视下,怀抱着古筝的紫音款步登上了一楼大堂上的台子,其容貌和身段都要比前面出场的清倌人强上一筹,引得现场的贵客们纷纷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着。
由于紫音是天香阁忽然之间换上去的,所以在场的人谁都不认识紫音,这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将古筝摆在案桌上后,紫音先向李云天所在的甲字一号房一躬身,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