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执宰大明 > 第1204章 来去匆匆

第1204章 来去匆匆(2 / 4)

不过很快,杨稷的事情就从京城传到了江南,而且随着这个消息一同前来的还有内个辅臣马愉。

马愉抵达扬州码头的时候,南京六部的侍郎前去迎接,李云天则留在讲武堂扬州司务处与南京六部的尚书等待。

按照官场对等接待的原则,资历浅薄的马愉虽然进入了内阁,但只是正三品的官,挂着礼部右侍郎的加衔,李云天自不必说,那些南京六部的尚书无论官职还是资历都比其深厚,故而肯定不会去码头,这是官场的规则不能轻易改之,否则就乱了章法。

马愉自然也不会计较这些事情,虽然他比李云天年长一些,但踏入仕途却比李云天要晚。

李云天是永乐朝的进士,而马愉是宣德朝的状元,在李云天面前马愉还是一个后辈,而官场上十分注重这种资历。

“下官见过王爷。”李云天已经在讲武堂扬州司务处给马愉摆好了接风宴,马愉见到李云天后恭恭敬敬地行礼,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性和勿需多礼。”李云天笑着走上前扶起了马愉,态度显得十分热情,作为内阁的前辈他十分关照马愉。

马愉,字性和,号澹轩,山东临朐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宣德二年中殿试第一,是大明科举中北方第一位制科状元。

制科是科举的一种,由于马愉那一届科举是宣德帝登基后第一次科举,故而俗称龙飞榜。

历来科考大多考试五经,即俗说的以五经取仕。此次宣德皇帝下诏“自古制科,以得人为盛,愿得忠孝士足矣”。

故而,宣德二年的科举为制科取仕。

所谓制科,是指古代朝廷设置的临时考试科目,始于汉代,沿至清末、较重要的制科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有博学宏词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经济特科;晚清还有翻译科。

各朝各代制科科目时有改动,而制科录取者一般都从优授予官职,马愉正是这一届科举的状元。

由于状元的身份,马愉在仕途上的起点非常高,殿试后进入了翰林院,被授于翰林修撰一职。

宣德九年秋,朝廷选拔史官和庶吉士三十七人进学文渊阁,其中就以马愉为首。

正统元年,马愉充经筵讲官,随后迁侍读学士,参与《宣宗实录》的撰修,尔后升侍讲学士。

正统五年,马愉在杨荣和杨浦的举荐下进入内阁,参与机务,被授予礼部右侍郎加衔,成为了内阁的第四位阁员。

虽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