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执宰大明 > 第1213章 未雨绸缪

第1213章 未雨绸缪(3 / 4)

妙棋,把于谦调回了京城。

自从宣德五年于谦被宣德帝派去巡抚山西、河南,转眼间已经十余年,于谦平反两地冤狱,鼓励农耕,善待百姓,在百姓们有着颇高的威望,是大明风头正劲的地方官之一,故而这次理应得到提拔。

毫无疑问,杨士奇的门人中除了李云天外,排名第二的就是于谦,于谦正直公正,为官清廉,再加上治理地方的才干卓越,是杨士奇门人中的佼佼者。

很显然,杨士奇想要让于谦在礼部历练几年后进入内阁,以此来充实内阁的实力。

由于杨士奇、杨荣和杨溥自从宣德年开始就主掌内阁,这样一来就压制了内阁后继力量的成长,等三人意识到的时候为时已晚,像马愉等人虽然是士大夫中的佼佼者但资历威望不足难以服众。

纵观大明够资格进入内阁的文官中,于谦是最为合适的人选,是众多地方官中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理政经验,足以应对内阁的事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于谦除了担任过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外并没有在京城各大部院衙门中任职,这成为了他的最大缺点,故而在礼部左侍郎致仕后被提名为了左侍郎的人选。

杨士奇虽然离开了京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内阁不管不顾,内阁的劣势他非常清楚,所以在致仕之前就已经跟六部的那些重臣们达成了协议,把于谦调来京城,否则的话也不会就这么不管不顾地离开内阁。

此时此刻,李云天并不知道,于谦比历史上提前了五年前来京城任职,其职务也从兵部右侍郎改为了礼部右侍郎。

对于吏部的这个提议,立在宋大山身后的王振微微怔了一下,随后眉头皱了起来,他并没有在内阁给司礼监的奏章中看见有关提拔于谦为礼部左侍郎的奏本,这意味着内阁和六部这次联合起来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说实话,王振并不喜欢不识时务的于谦,在他看来于谦担任巡抚多年早就捞得盆满钵满,可于谦数次进京从没有给他送过礼物,这使得他非常不满。

王振虽然记不起来那些地方大员中谁给他送过礼,但那些没送礼的人他记得清清楚楚,其中领头的就属于谦。

不过,由于于谦有杨士奇这个内阁首辅护着,再加上张氏太皇太后坐镇京城,以及司礼监在金英和王瑾等人的掌控中,故而王振很难找于谦的麻烦。

可自从张氏太皇太后病逝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士奇因为杨稷的事情淡出政坛到最后退出,这使得王振可以腾出手来敲打于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