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请立太子,为难子嗣(3 / 9)
望着他。所以,当年很多宠极一时的嫔妃都死了,他甚至连她们长什么样子都记不清了,可是惠妃还在,她的一双儿女也都在。
惠妃是个难得的聪明人。想到这里皇帝不由得会心一笑,老三就是随了他们这份聪明。而后,他又想着她年轻时受的苦,以及抚育一对儿女的不易,心中又添了几分怜惜。
“朕百年之后,就让这幅画陪着朕一起吧!”皇帝忽然叹息道。
按照礼制,只有皇后的棺椁才能陪葬皇陵,虽然他不喜欢皇后,却不得不与皇后葬在一处,因为那是他的结发之妻。以后若是老三顺利继位,惠妃受封太后,也可陪葬皇陵,但离他最近的肯定还是皇后。而芳嫔,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父皇,好好的您说这个做什么?您可是,可是身体有些不适?宣太医看过没有?”杨彦只觉得心中一酸,纵是天下至尊,岁月一样无情。身在皇家,除了自己的生母,也就是父皇还让他体会到几分父子真情。可是他现在无比深刻地意识到,父皇真的不年轻了。
杨昊看着儿子眼底的伤痛无措,忽然笑了笑,反而安慰他道:“父皇现在还好,但以后的事情也不能不早做打算。”
杨彦听到这里才算松了口气,不高兴地瞪着他说:“您真是,吓了儿子一跳。以后这种话不许说!”
杨昊被儿子瞪了一眼,训斥了一句,却哈哈大笑。这一刻,他是真的很开心。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能像他一样,养出一个文武全才又如此孝顺的儿子来?
吃了早膳,杨彦才将一份完整的吏部改革计划包括人事调整建议交给了父皇。
父子俩商议之后,定下计来。
次日,当安王和康王两党的人联合起来,以历史为依托,再次提出平王直接掌管吏部不合适。他们甚至隐隐指出皇子权利过大,会威胁皇帝的帝位,毕竟古往今来弑父夺位的皇帝也不是没有。
于是,皇帝便像他们预想中的那样,没有再坚持下去,果然顺水推舟地夺了平王的吏部尚书之位,同意另选一位吏部尚书。但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做得太打眼,他依旧让平王分管工部和吏部,驳回大臣们让安王康王重新回朝的请奏。
康王安王两党看来,虽然皇帝没有将平王一起赶出朝堂,但至少也是对平王见疑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安王一党以为自家心愿至少可算是达成了一半,也暂时退了一步,也就不再整天攻讦平王,他们现在的目标是千方百计地将安王的人提为吏部尚书。
如此又是一场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