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老爷授官(1 / 4)
第九章 老爷授官
一家人忙将他团团围住,问起李举人的事情来。
王桐忙回道:老爷已经中了进士,现正在京中等着授官。因没什么门路可走,估计得最后等别人挑剩下了,因怕家人担心,便让王桐先回来说一声,老爷自已先在京城侯着。
回完话,他又将老爷的书信拿出来。
信中无非是些报平安的话儿,又讲些京中的琐事并选官的事儿,与王桐所说也差不哪儿去。
举人娘子却很担心,万一挑到最后没了官怎么办?
王桐忙安慰道:老爷说一个九品京官应是跑不了的,再不济也能得个从九品的官儿。等授了官就接家人去京里享福去。
大家听了都开心地笑了,好像已看到老爷穿着官服衣锦还乡来接她们进京享福了。
二丫听到这里心头一跳,不知为何心里对进京一事隐隐有些抵触,就觉得若是进京总会发生不好的事,她想可能是因为讨厌京城里的杨子明的原因吧。
举人娘子又打点衣物银两让王桐带去京城。在京城那个繁华地方,没钱可真是寸步难行,虽说只是老爷和王桐二人在京城花销倒不是很大,可授个好点的官总要打点一下吧,具体该带多少银子,举人娘子还真是拿不准。想着婆婆毕竟在京城住过,便去找她拿主意。
可老太太在京城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早就物是人非了。王桐却道:老爷说了让家人不必为银子费心,他也不去打点什么,能得什么官就做什么官。
虽是如此说,这官还不知得等多长时间,在京中总得花费些,等真的成了京官,家里人过去了,只怕花费更高。一个区区九品官能有多少俸禄,只怕还是吃老底。
举人娘子是越想想愁,家里现在一年收入约二百两银子,除去一家老少的花用也就只余个一百来两,且自已嫁进来时家里还不到四百亩田地,最初还想着老爷能中举做官,花费会多些,便很是节省,省出的银子都存着,十多年过去了,就有点不太抱希望了,又想着几个孩子将来嫁娶之事,便拿了些银子出来陆续买了一百多亩良田,想着给两个女儿做陪嫁,如今满打满算的也不过就是千两银子,这还包括杨子明还回来的银子呢。这对一般的平民百姓来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知道现在七八两银子就够让一家普通的庄户人家好好过上一年的了。
京城那是个什么地方啊,买个小院子就得好几百两银子,一下子就去了一半,要真是留在京城,将来儿女的嫁娶,儿子的进学哪样不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