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训政意向(一)(4 / 5)
,管家就进来了,“黄老爷来了。”
黄体芳是翁同龢的得意门生,素来最讲究风仪,但是今日必然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发生,他疾步走了进来,跑的有些气喘,倚在门边,不顾及形象的大声地说道,“老师,不好了!”
“什么事儿大惊小怪的。”翁同龢不动声色,心里却是做好了警惕,果然黄体芳就说了一个让翁同龢闻之色变的消息出来,“李合肥,李合肥,上折子,请慈圣继续垂帘!”
“本朝圣圣相替,自文宗皇帝以来,同光中兴之盛世,首赖坤德……兴武备而图北海,办新军而克越南,理洋务而兴百业,听朝政而万民安,此乃皇太后之德政也,皇太后夙兴夜寐,朝乾夕惕,未有一日之安枕,才有如今煌煌天朝,气象万千之大观,如今中兴未办,诸国环伺,八旗、洋务等诸事繁杂之事不胜枚举,中枢之决断,不可委于其他之人,臣百跪奏请皇太后不复提撤帘之事,等到来日,再行撤帘。臣山东河南总督,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二等公李鸿章奏。”
张之万读完了奏折,养心殿上一片静悄悄的,半点声音也没有,门口外头伺候的太监们似乎也知道今日商议的事儿,最为紧要,更是缩小了身子,靠着墙低着头小心翼翼的当差,李莲英垂着手就站在东暖阁的外头,不发一言,过了好一会,坐在外面宝座上的慈禧太后,才慢悠悠的开口了,“这个李鸿章,实在是胆大妄为,这中枢的事儿,也轮得到他一个在外的总督插嘴了?”
“是。”董元醇开口说道,“李鸿章刚刚入京,就敢擅议中枢之事,应该好好申饬。”
“只是。”董元醇继续说道,“他所言的道理却是没错,同光中兴,首赖坤德,这些年若是没有皇太后的一力操持,如何能够有如此局面?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臣的意思和李鸿章一样,也请皇太后。”他低着弯腰行礼,“继续垂帘,请勿再提撤帘之事。”
李鸿章的奏折,实在是令这些人十分惊心,皇太后才在年初就再三下旨,不许任何人再擅议撤帘之事,此事已经成为定居,所有的人都认为皇太后的心意已决,可李鸿章,是明明白白的太后心腹,他的意思,是不是就是皇太后的意思?难道皇太后又转变心意了?
要知道李鸿章才朝见了太后没几日!他就这样跳出来,是不是皇太后的意思?如今看着董元醇的意思,八九不离十,就是皇太后的圣意了,礼亲王脑筋转的最快,他也出班附议,“皇太后,奴才觉得董大人和李鸿章的话,都很在理,外头的人或许还不知道,咱们这些军机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