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直抒胸臆(一)(2 / 5)
细节的,这话里有话。
“皇上您今个心神不宁,臣讲的再好,也是不合皇上的心意的。”翁同龢绝非腐儒,若是一味死读书的腐儒,绝不会得到光绪皇帝如此重视,“皇上似乎在担忧着什么,臣若是能分忧的,请皇上下旨就是了。”
皇帝有些踌躇,想了又想,“翁师傅,朕马上就要大婚了,秀女里头,参差不齐,有几个素质尚可,有些就不怎么样了,列祖列宗们选妃立后都是先看门第再看品行,最后才看容貌,这是什么一个缘故。”
“这里头的缘故,只怕是和国朝新立的时候有关系,太宗世祖朝,君权尚且不稳,故此,需要八旗名门的秀女入选宫中,借此用姻亲的关系来羁绊住八旗大姓们,八旗大姓彼此盘根错节,算起来都是亲戚,故此多少有些作用,这是能防止一些变故的,另外,本朝不抑外戚,外戚重用者比比皆是,而且外戚的这个身份,不是累赘,而是列祖列宗们认为是自家人,办事当差更信任一些,故此这么多年来,就成了惯例,皇上你说的有一句倒是有些偏颇,容貌自然是要看的,不然宫内的嬷嬷不会这么仔仔细细的选出秀女来的。”
“那么本朝立后,还是要先看家世?”
翁同龢没有直接说话,只是转而继续说起列祖列宗的事儿来,“圣祖的第一任皇后就是索额图的女儿,这是为了扳倒鳌拜的作用,世宗之后,单纯从高门第选妃立后的极少了,而只是在较低的门楣里头选出的妃子后,再酌情看这些外戚们是否能干,用此来超擢,这两者就不太一样了,高宗的孝贤皇后,母家也只是因为高宗垂念孝贤皇后故此加恩而已。”
翁同龢捻须继续说道,“所以仁宗再到英宗朝,无一不是如此。皇上若是问选谁立为皇后,臣是绝对不敢置喙的,但若是论这些条件,臣以为,家世容貌固然重要,但最要紧的,还是品行。”
“愿闻其详。”
“立为皇后之人,必须要极为聪明。”翁同龢说道,“掌管后宫事宜,这自然不用多说了,另外的,一定要有聪明的脑子,可以调和皇上和皇太后之间的关系。”
“皇上马上就要亲政了,当然,本朝以孝治天下,就算亲政了之后,必须要晨昏请安之外,朝政上的事儿,也要择一些要紧的事儿请示皇太后,皇太后虽说训政,但是必然要把大权交给皇上的,皇上您要请示皇太后,什么事儿,怎么请示,这里头的度,不好把握,若是请示的事儿少了,皇太后只怕觉得皇上太乾纲独断了,若是请示的事儿,多了,又怕嫌弃皇上不敢勇于担责,这是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