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未病之医(3 / 4)
病的防御养生上。
从中医的典籍鼻祖《黄帝内经》算起,几乎所有的典籍都强调,预防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中医,乃至于整个的华夏哲学体系,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人要适应大自然,而不是强行改造大自然。
寒来暑往,气候变迁,这是大自然应有的变化。人体在适应环境这个环节上,往往会慢上一拍。
而在突然发生的气候巨变的时候,人体往往会有猝不及防的感觉。这个时候,湿邪入侵,各种病症随之而产生。
所以,中医就诞生了一个相当接地气的门类,那就是预防类的养生。
这个门类,其实跟中医的诊断治疗不相上下。就比如各类应时食物,药膳,该怎么做,怎么吃,都有极为详尽的记载。
再有,就是通过自我刺激保持身体的强大的免疫力。
比如说,闲来无事摩迎香,鼻塞脑热不会来。每天如果坚持鼓漱,叩齿,摇舌,干洗脸,用手指干梳头,捏耳,摩鼻,运目,赶腹,晃腰,周身的气血会直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气血不虚,相应的一些如眼干目涩,龋齿,牙结石,口臭,便秘等日常的亚健康就不会出现。
中医特别强调的是自身的营卫强健,只有自身的正气畅旺,诸病才不会入侵。而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碌,又不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又有很不好的诸如熬夜,长时间不休息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体内气衰,病邪自然就会找上门来。
那么,通过常规的中医诊断判断病情,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可不可以把中医这些预防思想用于预防疾病当中呢?
这个问题看上去好像不是问题,因为确实是有疗效,而且经得起推敲。
但现实当中,推行起来却是无比困难。
最要命的,就是当代人的观念。身体没有异常的时候,会认为自己非常健康,根本就不用什么预防治疗。
而有了病症,上医院检查治疗就行了。
殊不知,这是很错误的思想。每一次能够被感觉到的病症,其实都是对人体机能的一次摧残。不管是用中药还是西药,对于脏腑的损伤是实实在在的。
中医就有是药三分毒的理念,西医也明确提出了,用药其实损伤身体,尤其是一些处方药,必须要由医师开具证明才能使用。
说到这里,林源感慨道:“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办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思想,制约了我们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