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商记糕饼铺(2 / 3)
:“姑娘笑话了,咱们这样的人家,原就没什么积蓄,又摊上他爷爷长病下葬的,那点儿积蓄都花了不说,还借了不少外债……如今,也就一家人混个温饱罢了,哪里还有本钱开铺子去!”
商嫂夫妻都是勤快能干的,之前也确实有存钱开个小铺子的打算,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唉!
江夏笑了,又掰了一小块糕饼放进嘴里:“嫂子看着锅蒸馒头吧,锅里我蒸了咸鱼,中午就吃这个,也不用再做菜了……待会儿越哥儿回来你们就吃饭吧,不用等我了。”
说完,手里拎着那篮子糕饼匆匆出门走了。
七八天后,六月二十六,原来的丁家包子铺重新开张,只是门匾换成了:商记糕饼铺!
在门前招揽客人的小子有些眼生,约摸十三四岁,黝黑面庞,略略带些苏北口音;但后边蒸糕饼的师傅却是大伙儿熟悉的,就是原来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糕饼的商秋生嘛!
说起商秋生来,认识的人大都会说一个老实头!三脚踹不出个屁的闷人!
但就是这么个人,做的糕饼却是镇上的人公认的好吃。是以,商记糕饼铺子一开张,就有不少老客闻风而来,让这些老客新鲜的是,好些年就只做原味和红枣两种口味的商秋生,开了铺子居然也添了新花样了。有原来白面蒸的糕饼,又添了用大米面做的米糕,还有一小笸箩茯苓糕,据说能够醒脾开胃的。
而且,随着老客上门,很快又传开了一个消息:商家糕饼铺开业酬宾,前三天买一斤糕饼加一斤米糕,就送一块茯苓糕,据说那茯苓糕一块五个大钱呢!更何况那招呼人的小伙计说了,茯苓糕给脾胃虚弱的老人孩子吃最好,吃了那个胃口好,吃饭格外香呐!
一传十,十传二十的,商家糕饼铺子前头竟然也忙碌起来,到了第二日,前来买糕饼的人竟排起了队。
江夏在济生堂完成一天的坐诊,慢悠悠踱步走过来,老远就看见那商家糕饼铺子前排的长队,不由愣了一下,才失笑起来。
这时候,大部分的商家做生意都是靠着日积月累的口碑,像这种开业酬宾什么的还甚少见,是以,效果也出奇的好。
江夏没往那边凑,顺脚又走进了相邻的杂货铺子。
杂货铺的老板倒是眼光毒的很,一眼就认出了江夏,连忙笑着上前问候:“小哥儿过来啦?今儿可还要咸鱼?昨儿又刚刚进了一批货,有之前的鲐鲅,也有油香鱼……您别看这油香鱼个头不大,看着不起眼,却是本身就带着油的,买回去不用油,就这么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