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腊八施粥(2 / 3)
雨。
那边收容下的人已经洗浴过了,换了干净厚实的棉袄棉裤。
丁明继续向江夏介绍:“七个孩子,有两个八岁以下的,已经送到庄子上安置了。这五个都是大一些的,负责烧火、拾草……五个大人,三女两男,两个男的负责挑水,三个女的负责熬粥……”
江夏一边听着,一边看过去,目光从蹲在灶前的几个孩子,看到站在灶台旁的几个妇人……有几个妇人是庄子上的,一见江夏连忙停下活计叉手行礼。江夏也含笑点点头,道一声辛苦。
走到倒数第二个灶台前,这里熬粥的是一个刚刚收容的妇女,穿着一身黑色粗布棉袄棉裤,头发也算梳得整齐,在脑后挽成一个圆髻,可能是年龄大些,发量不多,小小的发髻看着有些寒怆的味道,加上她干瘦黧黑的面孔,微微佝偻的腰背,江夏在心里做了个初步判断,这个女人怎么也得四十出头了……这个年龄的妇人,在这个时代,大多已经做了祖母外婆,差不多被划到老年人行列了。这个人却独身一人,流落至此……唉,好歹庄子上能收留她,只要她勤快肯干,好好干上几年,怎么也能攒些银钱粮食,晚年温饱大抵不必担心了。
刚收容的妇人都有些拘谨,三个人都学着人见礼,却声音、干巴。这算人之常情,江夏也不会多想。
江夏看着这个年纪最大,感叹着开口问道:“你是哪里人士啊?”
那老妇人手里杵着熬粥的大勺子,半垂着头,似乎满身拘谨地往后退了一小步,这才低声道:“俺是河南的……”
江夏应了一声:“河南的……家里遭了灾吗?家里还有旁的人吗?”
那妇人摇摇头,道:“没人嘞……发大水,都淹死了……”
江夏眯了眯眼睛,点点头,转身离开。
若是她没有记错,水患连年的河南,偏偏今年没有发生大水灾,一年都风调雨顺的。这位却说发水灾……而且,口音也不太对,乍听是鲁豫地界的口音,但每句话的末尾总有些南方的味道,嗯,大概沾一点川桂、云南那边的口音。
丁明察言观色,紧跟上来,低声问道:“夫人,可是觉得那老妇有什么不妥当?要不要打发了?”
江夏摇摇头道:“暂且不用动作……只是觉得口音不太对,不过,好像她的门牙掉了,保不住是漏风所致呢!”
丁明连忙道:“是,夫人放心,小的会打发人盯着她的,保证不会出什么岔子!”
江夏点点头,神色淡然,指着另一边棚子里的一些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