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太子点将(2 / 3)
直奔京都而来。
大兴帝紧急调拨粮米,沿路赈济。又打发人往河南查看水情,梳理安抚灾民……
江夏虽然已经离了防疫院,却也没叫进去商议,疫情防治。大灾之后有大疫,几乎成了惯例,朝堂上下,皇上百官无不把心提溜得高高的……大水淹不到京城,疫情却有可能随着流民传过来。
再说,诸人也不是没来由的紧张,据说沿途灾民饿死病死的太多,永定门外的乱葬岗上,死尸堆不下了,京府尹奏报上来,已经找了人,专门过去每日收敛,将那些尸体聚到一处火化。有从南门边儿过来的人说的更瘆人了,说是那边化人的黑烟一天到晚都不停的……那得烧多少人啊!
其他事情江夏不参言,说起防疫来,她算是比较主动,拿出两个方子来,一个方子是洗漱喷洒消毒用的,另一方子则是针对这一次肠胃型病的,健脾止泻,清热透毒,利水渗湿的。
其实,她更想说,瘟疫防大于治,想要杜绝瘟疫大爆发,唯一的办法就是政府出面,建立安置点安置流民,给予相对充足的生活保障。流民们得到安置,有饭吃了,有病也能得到治疗,死人少了,自然就没有瘟疫什么事儿了。
但是,她很清楚,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完善的救助系统和机制,更主要的是,朝廷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救助安置灾民……
等从宫里回来,江夏再次上课时,就跟太子和学生们提了一个概念:以工代赈!还是结合着麦子欠收,兴修水利的事情来说的。
太子听得眼睛发亮,强自按捺着上完课,回到宫里,当天晚上就写了一道奏折,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了大兴帝的御案之上。
太子的折子就以京郊为例,说的很详细,取永定河、通州河等四河之水,合理规划,开渠挖沟,引水贯通,以水浇地,以利百姓。
大兴帝看着太子的奏折也是满心欣慰,当日早朝后,就召见太子,就‘以工代赈’法当面询问。太子被江夏带着几乎跑遍了京郊之地,地理水利等情况极熟悉的,说起来竟是头头是道,半点儿不迟疑的。
大兴帝抚须颌首,道:“若将此事交给你,你可敢担?”
太子从没办过差,一下子就是这么大担子,大兴帝还真担心他不敢承担。或者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起来却没了头绪。
却不想,太子竟是只是微微一愣,随即就一脸喜色地跪了下去:“儿臣必定完成父皇所命,若无法完成,甘愿受罚。”
“哈哈……”大兴帝是真心地开怀笑起来,亲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