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悠游(2 / 3)
一百二十里,就到了高邮府。高邮临湖傍河,水面宽广,临湖有大片的湿地苇塘。江夏的船是半晌午到达高邮,若是赶路,可以不停,再赶上两日就能到淮安了。
一路上安静的近乎隐身了的那祖孙俩突然找了来,老太一脸激动地对江夏说,她原本是高邮人士,后来才流落到了惠山。难得走到高邮,她想下船去看看,找一找祖坟,上上香。
老太太抹着眼道:“也不知我这把老骨头还有没有回来的日子,这才厚颜恳请夫人,准许祖孙们下船去上上坟,也算给我老头子说说,有孙儿了。”
老太既如此说,江夏自然不忍驳了她,于是命令靠岸停船。
然后抽了两名护卫,另雇了一条乌篷小船,载了祖孙俩,去寻他们的祖坟上相祭奠。并让人搬了十多匹布帛,并无锡的特产到小船上,还拿了两匣子扬州点心过去,给墩子路上点饥。
送走了祖孙俩,江夏也带着孩子们离船上了岸——若说水产,临着湖泊挨着运河的高邮才是水产最丰富的,哪里还用急乎乎赶到淮安去吃?
那位想孩子的,且让他多想两日去,她要带着孩子们上岸,好好品一品高邮湖最原生态的水产鱼鲜去!
高邮位于淮扬腹地,菜色口味也是介于淮安菜和扬州菜之间。一脉相承的高邮包子,比扬州包子略略淳朴些,似乎没有那么多讲究,却如同高邮这座小城,带着水乡特有的清鲜味道。
这个时候,高邮的红油鸭蛋已经很是有名,却没有现代时那么多双黄蛋,就是普普通通的鸭蛋,却个个腌制的蛋黄红彤彤油汪汪,香的不得了。
还有一道菜,却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那就是蟹黄汪豆腐。用的是高邮湖里产的螃蟹膏黄,垛田里的芋头,再就是高邮清冽湖水做成的嫩豆腐,一碗油汪汪鲜香四溢的豆腐端上来,只看得见满盘橙红的蟹黄蟹油,用细白瓷的勺子调起来送进嘴里,豆腐嫩滑的入口即化,与它同时化开的却是浓郁的蟹黄鲜香,溢满了口,豆腐都滑进胃里了,齿颊却还能留香许久。
另外的两道菜却让江夏爱不释口的同时,隐隐有那么一点点罪恶感,却是高邮湖里出产的野禽美味。搁在现代是保护动物了,没人敢吃,这时候,却只是比家禽略贵些,并不稀罕。
江夏带着孩子们游走西堤,看东岸杨柳依依,运河贯通;回首西岸,则是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往远处看,湖岸水草丰沛、芦苇翠绿……这个时候的芦苇还没长成,只有半米高,却碧绿绿一大片,填充着大片的湖岸,一直延伸到目光尽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