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合资造车(求订求票)(2 / 3)
偃旗息鼓,尤其是欧洲,工业实力本身就强,汽车品牌也繁多,松江汽车出口过去后,没有任何优势。
如果算上广告费等投入,松江汽车在欧洲试销后,其实是赔钱的。在米国的销售,也就是勉强保本而已。
冰城机械公司内部有一些人认为,进入欧洲的太早了,或许可以在欧洲走低价路线,抢占低价车市场,但冯宇却不同意。
一旦松江汽车被认为是低价车了,那会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即使松江汽车质量越来越好,想要提价,也不会受到多大的认可。
但卖就会亏,不卖的话,广告又白做了,冯宇也有些迟疑,是否自己太过激进了一些。应该从东南亚慢慢扩张,花个十年二十年,肯定能将品牌打响。
现在来看,在俄罗斯建厂,就是一个解决的好办法,而且会让品牌快速扩张,或许五年时间都用不了,松江汽车,就能在欧洲站稳脚跟了。
而且合资建厂,冰城机械公司需要投入的资金不会太多,品牌和技术总要算钱的嘛。这样还能算是一种品牌和技术的输出,貌似也挺让人骄傲的。从来都是华夏车企引入外商技术品牌,终于轮到华夏车企进行技术品牌输出了!
“可以,回头我给李明德打个电话,把他叫过来,咱们详谈。”
“冯,这个汽车属于重工业,所以不可能像电子工厂一样,让你们占那么高比例的股份,但是资金上,我可以多出一些。”基里连科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说道。
俄罗斯的重工业可是世界顶级的,但偏偏他们更注重军工,原本很牛叉的汽车工业,反而被华夏超越了。
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可能让别的国家重工业企业,在他们的地盘上控股开工厂,参股的话,没有基里连科帮忙,也会非常的艰难。
“那么最高能给我们多少股份?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问题,而且技术和品牌,也值不少钱呢。”
如果基里连科给的比例太低,那冯宇也不能答应的。就算冯宇答应,冰城机械公司的其他管理人员也会反对。虽然冯宇是大股东,但也不会事事都独裁,毕竟真正管理公司的,是那些人。
“如果你们授权所有现在的车型技术和品牌,那么不用你们出一分钱资金,可以让你们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如果你们还想多一些的话,那就要出钱了,最多不能给你们超过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基里连科的意思,他是一定要控股的。但对于品牌和技术的估值,冯宇不知道是否准确。但那个新工厂他也没看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