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1章 难度极大(2 / 3)
很有可能赚不到钱,或者说投资回报期太长,不够经济。如果是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建设是必要的。但是对于那些商人来说,这样的投资就比较脑残了,除非政斧肯给予补贴。
但是现在米国还来华夏兜售国债呢,哪儿给得起补贴啊,所以谈成的可能性不太高。
华夏在高铁技术研发方面,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终于做到世界领先,现在很想收回一些本儿来。
但是这里面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比如德国、岛国等,技术同样非常先进。华夏要投资米国建设高铁,同时要争取使用华夏的设备。
之前张瑞强就跟冯宇商量过,可以让华夏的高铁企业到米国投资建厂,保证在米国生产,降低了运费,也保证了产能足够。
华夏这边当然也能生产,但是现在都满足国内铁路建设呢,根本顾不上国外的订单。
这个跟什么飞机的不同,飞机可以几年后交付,因为之前我并不需要投入什么。但是列车几年后交付,那么我这几年铺设轨道就那么空着?
铁路建设投入比飞机投入的项目更多,铁轨标准不一样么。当然是建设完成一段,让一段投入运营才更加的经济。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铁路投资风险比飞机要高得多,经济效果比较长远,因为铁路使用时间肯定是要高于飞机的。可是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不能拉进来更多的财团,大家一起承担风险吗?”张瑞强追问道。
“难,还是那个原因,利益不够。”风险降低了,利益就变得更低了,还是不划算,不符合那些商人的投资理念。
“那你的意思是,放弃?”张瑞强有些不甘心,如果华夏的高铁能够输出到米国去,那么肯定也会获得欧洲那些国家的青睐,这对南车、北车等企业的发展是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冯宇咬咬牙:“我再试试。可能这次要多投资一些钱,我根本赚不到钱了。不过你也别抱着太大的希望,免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冯宇也想促成这次合作,这样华夏在米国的投资越多,那么米国就越不敢跟华夏发生什么大的冲突。冯宇在米国的利益,也能得到更大的保障。
反正冯宇的底线就是不赚钱,但是绝对不能认亏。现在也不是没有机会,米国希望引入更多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冯宇他们这次的投资,可绝对不是小打小闹。
华夏政斧方面考虑的不只是企业发展的问题,而且还能极大的提升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