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计算方法上的难题(4 / 5)
,很清楚其中的艰难程度,正因为如此,但这个老研究员说完这番话后,在座的几个人无不赞同的点了点头,其中一位跟钟晓沫十分相熟的老技术员更是直言不讳的问着钟晓沫:
“钟所长,除了创立新的计算方法外,难道就没有其它的办法吗?”
这位老技术员的问话可谓是将大家的心声问了出来,于是在场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集中到钟晓沫的身上,就连坐在他对面的卢嘉栋也不由得抬起头,直直的望着这位炮兵雷达的总设计师。
而钟晓沫面对在场众人或期待、或疑惑、或不解的目光,很想按照大家的意愿讲出来,可他毕竟是炮兵雷达的总设计师,科学的严谨和求实让他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因此即便是他心中很不忍,但依然无奈的摇了摇头,布满血丝的双眼虽然流露出一丝不情愿,但还是实事求是的说道:
“我已经做了大量的论证,我们在雷达的各个方面都不存在问题,所欠缺的还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可以说,这个最基础的问题不解决,咱们就算生产出更先进的配套设备,再怎么调整机制结构也是于事无补,因为解决不了最核心的问题!”
听了钟晓沫这这番话,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垂下头,选择了沉默,因为大家都知道钟晓沫在技术上一向是个很严谨的人,对于这一点坐在他对面的卢嘉栋也非常清楚,自从中原电子雷达所所承担的新型炮兵雷达开始研制以来,钟晓沫便全身心的投入到炮兵雷达的研制当中去,
尤其是在炮兵雷达试机失败之后,钟晓沫更是亲自上阵对雷达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找寻失败的原因,可要在如此复杂的武器装备中找寻导致失败的原因谈何容易,要知道炮兵雷达所包含的学科很多,
单单一个不起眼的现实系统就包含了电子学、基础物理学、经典数学、材料学等十余种门类和学科,整个雷达系统更是包罗万象,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一般的武器装备,而导致失败的原因有可能出在其中任何一个节点上,正因为如此,找寻其中的原因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可即便如此,钟晓沫还是扎下心思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查找,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探寻,整部试装雷达被他拆了又装,装了再拆,就这样,反反复复不下十几遍,论证和演算的草稿纸耗费的更是不计其数,整个人更如同永不停歇的陀螺一般,开始疯狂的旋转,但炮兵雷达涉及学科繁多。
计算量更是大得让人难以想象,为了加快查找进度,钟晓沫专门向国防科工委提出申请,利用位于北京清华大学计算机中心那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