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函谷关夜话(2)(2 / 4)
的根由所在,只是其中的艰辛与碍难却是大到了极致,纵使有着隋炀帝所开出来的运河存在,算是给漕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一斤米从江南运到京师,成本竟涨了近乎十倍不说,还没法做到及时供应,说是朝廷的一大心病也绝不为过,早些年,高宗曾数次在朝堂上提出过此事,以图集思广益,却均无太多的建树,遂搁置到如今,实际上,高宗常驻洛阳也有着“赴食”的意图在内。
李贤若是真能解决得了漕运问题,不单可平白得到天大的功劳,更能趁机将整个户部揽入怀中,甚至连工部都逃不过李贤的渗透,好处无疑是巨大无比的,但是,李显却并不以为李贤真能办到此事,只因其中的关碍实在是太多太烦了些,哪怕是久经历练的宦海好手都难以驾驭得了那等烦难,就更别说李贤这等政堂菜鸟了,李显记得很清楚,前一世李贤刚当上太子时,也是雄心勃勃地亲自抓起了漕运,结果呢,财力耗费了不少,效果却差强人意,以致名声大损,闹到最后,就连理政的权力都因此而被武后“名正言顺”地收刮一空,就此埋下了被废黜的祸根。
“六哥雄心,小弟感佩不已,只是漕运一事所涉过巨,非旦夕能见功者,依小弟看来,哥哥初入朝堂须得有立竿见影之功劳,漕运虽要务,却非急务,不若延后再行之,此小弟菲薄之见耳,还请六哥明鉴。”李显如今根基未稳,实是不想李贤因找错了突破口而受挫,可有鉴于李贤那等刚愎的性子,又不能将话说得太难听,没奈何,脑筋飞转了一下之后,娓娓地委婉劝说道。
“唔,七弟所言固是有理,不过为兄以为不涉难题终难以服众,今漕运半废,正是见功之时,若能理顺漕运,功莫大焉,纵使碍难无数,我辈又何惧哉,七弟可愿助为兄一臂之力?”很显然,李贤考虑拿漕运来当突破口已非一日,心中似乎颇有定算,并不认可李显之所言,一席话说将下来,倒也慷慨激昂得很,却令李显头更大了几分。
“六哥打算如何行之?”
一听李贤如此口气,李显便已是事情怕是大条了,心中焦躁之意渐起,可又不好当面驳斥其非,只能是先听听其计划再做计议了的。
“七弟请看!”
李贤此来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的,这一听李显如此问话,立马一抖宽大的衣袖,从中取出了一张绢帛,在几子上摊了开来,赫然竟是一张水系图,画得颇为详细,几乎将长江、黄淮、大运河乃至关中的渭河、灞水等大小江河都名列其上,以李显的目光来看,此图虽不算太准确,可大体上的意思却是全都出来了,足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