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财大气粗(2 / 3)
去制作一个屏风,也可能花费一个月时间去雕琢一块玉佩。
而新诞生的这个匠人阶级却是全然不同了,他们有消费的需求,偏偏又无法消受那些价格极其高昂的消费品,于是他们往往会退而求其次,可若是手工去制作这种消费品,往往价格高昂,这就导致谁的商品更加低廉,在保证能用的同时,又能将价格维持到最低,谁就可以成为青睐。
这便是小工坊诞生的动力,规模性的生产,即便无法改进机械,但是也可集齐劳动力进行分工,镇国府的生产分工就让模仿者得到许多的启发,将一个生产的流程分为若干个细节,每一个匠人只需做一件简单的事,这种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为当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那么,问题又出现了,小工坊林立起来,却又需要更多的劳力,劳力越多,人口越多,消费力就越旺盛,于是不得不生产更多的商品去满足人口所需,扩大生产,又需人力,那些商铺大抵也是如此,生意好了,自然需要招募更多的雇工,更多的雇工又促使了工商的繁荣,于是……
这是一个循环啊。
孙琦在招商局,看着最近诞生的一些‘工商学’理论,这些所谓的理论,什么所谓货殖论之类,多是一些读书人吃饱了撑着写的,似乎也介绍了这种特殊的现象。
其实整个镇国府上下,对于这种现象,都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大家只知道,似乎有钱挣了,日子也开始越过越好,买卖越做越大,到处都缺乏人手,可是谁也不知道其中背后的原理,就好像做梦似的,一****看着无数的楼宇拔地而起。
至于那些工坊,一般情况,是不会出现在其他州县的,因为除了镇国府,其他的州县实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至少本地的地方官,就未必欢迎他们,若是遇到了差役的刁难,商贾们要打点下来,成本反而更高。
孙琦开始渐渐觉得吃力了,招商局的规模越来越大,要管的事越来越多,这时候,他这个招商局的大掌柜,寻常人已经轻易见不到了,只有一些极为重要的人方能与他会面一两炷香的时间。
不过今日一清早,孙琦便放下了手里的所有公务,特意赶到了镇国府。
坐着一辆仙鹤车,来到镇国府大楼,当见到了自家的外甥时,孙琦不禁百感交集。
可以说,现在孙琦每天都在喧闹的招商局里,每天都要见许许多多的人,忙得脚不沾地的,可是来到这镇国府大楼里,外头的喧闹都像是被隔除在外,不禁反衬出这里的安静,孙家也顿时明白了自己这个也是总是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