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出兵朝鲜(3 / 5)
,刘钧告诉他们这叫柿子拣软的捏,避实击虚,这也是兵法上策。非要去硬碰硬,那只是愚蠢而不代表勇气。
崇祯最终还是放弃了强令刘钧前往锦州,或者攻打辽阳。因为刘钧坚决反对,同时也因为洪承畴也反对此时立即跟清军决战。
虽然当初洪承畴力主集结兵马摧毁义州,可现在洪承畴却完全又是一个态度。洪承畴说如今局势正在变化,楚军占据金州,扫荡辽南后,给清军沉重打击,现在骑虎难下的是清军。因此他力主不变应万变,只要清军敢有任何异动,出兵攻击锦州或金州任何一路,那么朝廷大军就可以后发制人,来一个反包围。或者趁机反攻。
当然,实际上,洪承畴考虑更多的则是刘钧全力反对此时决战,而没有刘钧的支持。洪承畴虽握着二十万大军,却并没多少信心和黄台吉决战。现在的局势,两军对峙,洪承畴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不论是辽西的军将还是朝廷方面。都对他是有求必应。而一旦开战,没有刘钧的支持,要是打败了,哪怕是失利,他都肯定会被弹劾,甚至被降职免官。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打?
反正现在黄台吉大军也还驻在辽阳,靠锦州外的这些清军,一时半会也根本破不了锦州城。
不过当初洪承畴力主出兵,如今朝廷调了兵。又不打,这不免让皇帝恼怒。为此,洪承畴与关宁总监高起潜、新任辽东巡抚丘民仰以及援辽的总督孙传庭,以及秦良玉、吴三桂等十三镇总兵官一起商议。
“今日筹辽非徒言守,必守而兼战,然后可以成其守。而战又非浪战,必正而出之以奇,然后可以守其战。”
洪承畴这番话,既是表明他不是不敢战,而是认为眼下更适合守势。但他也不是只打算一味守。而要守战兼顾。不过表明自己敢战态度后,他又强度,虽须战但不能总是一味要正面交锋,还要如楚国公一样。采取多种灵活作战方式,如奇袭,伏击等,才能既避免正面交锋,与敌决战,落入清军盼望这中。又能打击消耗敌人。
洪承畴的话一落,宁远总兵官吴三桂立即接话,向他请战。吴三桂是锦州被围的总兵祖大寿外甥,同时也是洪承畴的学生,还是总监高起潜的义子。如今关宁设山海关、宁远、锦州三镇,吴三桂这个宁远总兵是极得洪高信任的,而祖吴两家又是辽西将门,在关宁军中地位超然,许多军将都是他们的子弟门生。
何况吴三桂还以忠孝名闻天下,还深得皇上的看重,被人称为当今与楚国公并论的年轻名将。
吴三桂主动请战,愿意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