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白银帝国(4 / 7)
着钱荒,朝廷甚至不得不以钱帛兼行,把帛当成货币,甚至把谷物、布当成交易货币。这使得交易极为不便,大大损害了经济的发展。
崇祯朝之时,就是如此。美州和日本的白银输入一下子停止,每年原本从海外流入两百四十万两左右的白银,加上自产的每年三十万两左右的白银,都才勉强维持。一下子少了二百多万的输入量,立马导致银本位制的大明出现了货币不足的情况。
而这个时候,白银紧缺,又导致那些商人们开始窖藏囤积白银,等待升值,这越发的使得市场上货币紧缺,最终经济大受影响,大明爆发了经济危险。
而如今大明的经济恢复的景象,并不完全是因为军事形势上的好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海贸的重新恢复,大明与欧洲诸国与日本的重新商路打通,白银的继续输入。
再加上四海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四海银行银币的铸造发行,增大了货币量。而银行的存款利息,又吸引了那些窖藏起来的白银的存入银行,经过铸币、贷款后,投入了市场流通,加大了流通量。
特别是当银元的信用建立起来后,刘钧发行的银元券,使得大明的货币供应量扩大了许多,大大缓解了大明的货币紧缺。
不过大明这样一个世界第一经济体,要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其需要的货币量是十分巨大的。
按四海银行的调查显示,大明这些年从海外输入进来的白银达到三亿两左右,而大明历年的生产,加上以往各朝的存储,到了现在,整个大明官方和民间的白银存量达到七亿两左右,这还是除去了不少白银被制造成首饰等情况。
七亿两白银的存量,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大明百姓过亿,平均每人持有量不过五两左右。
就这么点持有量,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是严重不足的,严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也妨碍了国家的税收。
刘钧认为,大明的货币量增加五倍,都还无法达到满足。
但白银的产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大明自己一年还只有不到三十万两的白银产量。每年全靠从海外商贸交易中换回来二百多万两白银。为换回这些白银,还是用了无数的商品,导致了东南等这些鱼米之乡,反而成了粮食输入区,对整个大明来说,也是影响极大的。
因为白银的产量不足。输入难,这种不稳定便导致了大明货币体系的紊乱,甚至引发实体经济的紊乱。
因为银本位制,大明这个本身白银又主要靠进口,一直白银紧缺的国家,便完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