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合围(3 / 5)
攻占了承德的清军老营后,刘钧率领部队如张开双翅的九头鸟,向南扑来。一路之上,沿着河谷前进,这里虽然一直为蒙古人占据,是喀喇沁旗的地盘,可实际上这里算不上草原,遍地山丘,满是沟谷,树林密布,道路难行。
喀喇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的时代。喀喇沁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勋臣者勒篾,属乌梁海氏。乌梁海氏。是近代蒙古喀喇沁民族的著名大姓,同时也是蒙古族历史中的一个古老悠久的氏族称号。乌梁海在古代历史典籍中,也被译写为:“兀良哈”“兀良孩”“兀良海”“兀良罕”等等,音译字样虽不相同,其实内容相同,都是对乌梁海一词的译写。
其实喀喇沁的先祖并不是世代居于燕北的土著。
他们的先祖其实是游牧于欧亚草原。在后世伊朗境内的乌古思人。
相传。乌古思人的首领乌古思生有六子,其六子又各有四子。从乌古思诸子中繁衍出二十四个支系,哈刺赤部就是其中支系之一。后来,哈刺赤部迁徙到了阿姆河以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部族,与当地的其他一些游牧部落统称为钦察人,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钦察部落联盟。
到了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时期,当时在中亚地区的康里钦察各部先后归附蒙古帝国。1221年,成吉思汗命幼子拖雷西征呼罗珊(阿姆河以南地区。包含现土库曼斯坦伊朗阿富汗北部等地区)时,拖雷就把居住在哥疾宁的哈刺赤人征入蒙古军队,他们英勇善战,被称为钦察军。后来这些人又被带回到蒙古草原本部。奉命在成吉思汗汗廷的怯薛军里服务,最初的哈刺赤就是由这些人组成,这就是喀喇沁部祖先的来历。
到了元代时,由喀喇沁人组成的钦察军已多达万人,喀喇沁人为元朝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立下汗马功劳,驻防漠北。
明朝建立。蒙古人退居漠北,喀喇沁军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喀喇沁牧民也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强大的部族,就称为喀喇沁部,他们当时仍居于漠北地区。
土木堡之役,明损失数十万精锐,此后被迫放弃了之前所占领的漠南地区,全面退守长城以南。
喀喇沁后来与阿速部进入河套地区,成为河套的新主宰。后来卫拉特部也进入河套,蒙古各部经历了三十年的混战后,达延汗终于再度控制了蒙古诸部,并正式将蒙古划分为左右翼六万户。其中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为右翼三万户,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为左翼三万户。
后来右翼三万户叛乱,达延汗亲自率兵讨伐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