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明末称雄 > 第502章 新科举

第502章 新科举(2 / 4)

专业的知识,不会熟通经典,你也还得懂得些数学,知道些地理、天气,甚至懂些管理,明白些人际关系、公关广告等这些知识。

还得有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判断力和用人能力等。

而科举出来的许多官员,往往最缺的就是这些。

用这样一群人来管理天下,刘钧觉得很忧伤。

这就好比用一群书呆子去指挥军队做战一样,一窍不通。只会乱拍脑袋,结果不吃败仗都不可能。

刘钧的军队为何能战无不胜?抛开装备和训练不说,楚军从来不用外行指导内行是个关键。

袁继咸也是科举出身的。他对于科举制度是很维护的,听说皇帝想要改革科举,很是担忧。

看着他那忧心忡忡,欲言又止的样子,刘钧不由的摇头笑了笑。

“元辅你了不必太担忧,我也很明白科举的重大意义,实行了千年的取士制度,一度改革,必然会触及无数人利益。尤其眼下还是多事之秋,不能一棒子把天下读书人都惹怒了。”

天下的读书人有多少。怎么也有百万。

若是把识字的都算上,估计得有千万。

不论是高门大户还是寒门子弟。无数的人都在盯着科举这条路呢,千军万马都想要挤独木桥。

刘钧若敢突然把这桥拆了,那真是引天下读书人众怒了。

“朕也知道饭要一口口吃,但有些事情却得早做考虑谋划。这一次的科举还是照以往形式进行,但我也希望有些小小改革,算是探探路。不如就从取消八股策问,改为贴经墨义加策问如何?”刘钧问袁继咸。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各朝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

隋文帝时仅有策问,隋炀帝时设十科。而到了唐朝时,考试科目也很多,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科,到了明代,则只设进士一科。

但除了些特制科目外,不管明经也好进士科也好,考试的主要内容都是儒家经典。

唐朝主要是墨义、口试、贴经、策问和诗赋等,到了宋朝主要考经义、策问、诗赋等。

而到了明代时,便只剩下了经义一门了。

所谓经义,便是围绕着四书五经中的义理展开的议论,如果说策问还有考生发挥的作地,那么经义便无所谓个人思想,考生都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

这就跟考马列一样。

墨义则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