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明末称雄 > 第577章 红利

第577章 红利(3 / 4)

边疆,增加了田地产出,增加了赋税。

无论从哪里看,都是共赢互利。

这种情况,是他很难想的通的。汉武帝北伐匈奴,打了几十年,把匈奴打的西迁,可汉人口减半。隋炀帝三征辽东,兵发百万,虽然把高句丽打残,可沉重的兵役、夫役,也把天下百姓压的喘不过气来,终于被迫造反,大隋二世而亡。

甚至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到后来唐高宗时终于联合新罗灭亡百济、高句丽,可实际上也是给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朝廷的这些征战,百姓们都没得到什么实际好处。虽然从长远看,这些战争,其实是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关系中原安危。

但对当时的百姓来说,他们什么好处都没得到。

将士们战死沙场,客死他乡,大量伤亡。百姓的负担不断加重,兵役、夫役,压的喘不过气来,朝廷不断增加的战争支出,将国家拖到危险的边缘。

明朝时,关外的战争,更是直接把明拖的崩溃了。

可大汉的关外战略,却完全不同。

从朝廷到百姓,从将士到商人,大家都只得到了好处。

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与这一样让人难以置信的还是西南的改土归流。

倪元路当初也反对改土归流,认为这必然逼反西南部族土司,引发一场持久的叛乱,会把帝国拖累,甚至让朝廷丢失西南。

可结果呢,完全不是他们预料的那样。

倪元路有时静下来想想,怎么一切都让人这么看不懂了呢。

文臣们反对用兵打仗,在他们看来,除非万不得已,都要尽量避免战争。一旦打仗,开支极大,各种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可现在,大汉自立国起,就一直没有停过用兵。甚至是各处用兵,军队的规模也一扩再扩,军费的预算也不断上升,但国内并没有出现什么民怨沸腾,水深火热的情况。

相反的,现在大汉的军人成为年青人最向往的职业,也是收入极稳定和优厚的职业。而庞大的军队规模,也使得大汉有了更庞大的军工产业,那些军方订单,养活无数的工人。

在大明时代,打仗,就意味着局势糟糕,恶性循环。

可在大汉,却似乎完全反了过来,越是打仗,国内局势似乎越是好,尤其是工商制造业等就越发的繁荣。

历经两个王朝,可很多事情他都总看不明白。

就如比大明一年税粮不过两千多万石,税银才二三百万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