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明末称雄 > 第609章 龙之怒

第609章 龙之怒(2 / 6)

。内阁首辅依然为百官之首,且大学士的品级从五品提升到了一品,名正言顺的百官之首。但是实际上,经过皇帝不断的调整,现在内阁统领诸部寺,可诸院、司、署。却又独立之外。

都察院和枢密院,一个监察机构,一个军令衙门。都不再隶属内阁统领。此外还有司礼监和通政司,也一样是不归内阁统领的。三法司和三计司,也都有很强的独立性。

可以说,现在的大汉朝堂,权力分成了好几大块。

内阁更像是隋唐时代的尚书省,首辅的权柄则类似于宋时的宰相,兵权和财权都被分割出去了,现在大汉的首辅,不但对兵权和财权没什么控制力。连司法这一块,也是不受他们控制的。

朝廷重大的事务。特别是涉及军事、司法和财税的大事,都必须得经过皇帝的拍板。

在这种新格局下。总理处就越发的重要了。

朝廷众臣,看权柄如何,不看品级,而看有没有进入总理处。

现在朝堂上有资格进入总理处的,官职后面都加了一个‘总理参政’衔。有这个总理参政衔,那就是真正的朝廷枢机重臣。

到了如今,实际上满朝众臣哪个不明白,这个总理处,实际上已经成了唐时的政事堂,而这个总理参政衔,实际上相当于唐时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时,沿袭隋制,中央立三省六部制,有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分任决策、审议、行政大权。但由于三省事权分立,往往产生许多弊端,尤其是掌握出令权的中书省和掌握政令审核的门下省不时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扯皮、推委搪塞。

因此,最终朝廷便把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最早设置于门下省,后迁往中书省。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参豫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亦为宰相。

现在大汉的朝堂格局早与明朝时似是而非,各部权力较为分散,而皇帝又对权柄抓的较紧,因此才有了现在全新的总理衙门。

这个总理衙门,就是唐时的政事堂。但加了总理参政的这些大臣,却并没有唐时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权柄。

大汉天子的权柄远超唐宋时的皇帝。

刘钧进入总理衙门时,一众总理参政都已经到了。

如今朝中有总理参政衔的官员不多,分别是内阁的首辅和次辅,司礼监的提督太监和掌印太监,还有五部尚书、通政使、左右都御史,左右枢密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