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贩奴(3 / 4)
白干?或者等哪天,这些鬼佬一个不高兴,就对我汉民来一次屠杀?”
诚如吴襄所说的,当年确实有许多广东、福建的百姓下南洋讨生活,可如今除了一些继续在南洋做生意的人,其余大多数的侨民,哪怕是已经在南洋生活了好几代的侨民,都在知道了中原的新状况好,都赶着迁回了中原。
在南洋,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苦力,毫无希望。就算是有过的不错的富商,也并不真正的安稳。
那些西夷鬼佬想种甘蔗,以自己生产蔗糖,来满足欧洲的需求,想要赚这蔗糖的贸易之利,但他们却缺少人。没有了勤劳的汉人侨民,他们在南洋能找到多少人种植甘蔗?
他们可不是大汉,中原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几年时间,台湾就移来了几百万人。可像巴达维亚那样的殖民商站,虽然商业贸易很繁华,但他们做的是贸易,种植就又不一样了,他们没人。
吴三桂却若有所思。
“父亲,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吴三桂笑着道,“如今荷兰等西夷海商需求最大的几样东方商品,一是生丝,二就是蔗糖,第三是香料,第四是茶叶,然后才是瓷器、黄金等物。生丝这东西,主要是江南的商人们垄断了,尤其是被皇帝的东印度公司所控制,外贸这块我们插不到手,没有货源。台湾也不产茶叶,我们也做不了这买卖。”
“但糖不同啊,我们台湾现在已经是大汉最大的蔗糖产地,比福建、广东的甘蔗种植都多,产量都大。福建广东的蔗糖还主要供应内地,我们台湾的蔗糖以前主要供应日本。就算是现在日本市场断了,可我们也还可以供应内地,鬼佬们依然弄不到多少蔗糖。”
“如此看来,鬼佬们想自己种甘蔗并不是奇怪的事情,据说皇帝的东印度公司的船,把福建广东的蔗糖运去波斯,毛利润高达百分之九百,想想都令人疯狂。而荷兰人以前把糖运回荷兰拍卖,毛利润也能达到百分之四百。鬼佬肯定不愿意放弃这么大利润的蔗糖贸易的。他们在大汉买不到糖,便只能自己种植生产了。”
“可是他们又缺少种植的人手。”
听到这里,吴襄终于明白儿子想说的是什么了。
“贩奴?”
“没错,向鬼佬们贩奴,肯定大有利润。”
贩奴当然有利可图,但问题是哪来的奴隶可贩?现在可不是早些年,早些年中原有大量流民,吃不饱饭的人无数。不管是骗还是哄,或者是向那些贼寇或者是官兵都能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