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1章 师说(2 / 3)
一个人出来念他们两人的文章,崔光远的先念,他写了一些为师之道,比如说老师应该品行高洁啊,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做好表率,再比如老师应该有更好的学问才行,不然又如何教导学生等等。
他的这些为师之道,有不少都是从儒家孔子教授学生的那些方法里演变出来的,都是一些大道理,不过这些大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倒也说不上特别的新奇。
不过有一点好的是,崔光远的道理是老生常谈,但文章写的是真的漂亮,很多词语读来让人觉得浑身一畅。
显然,在遣词用句上,他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换言之,他的古语水平很厉害。
崔光远的一篇文章念完之后,朝中不少人虽然对他刚才的咄咄逼人有点不喜欢,可还是不得不对他的这篇文章表示喜欢。
崔光远见众人对他这篇文章喜欢,心下也是一喜,就凭这种情况,唐舟拿什么赢他?
就在崔光远这样想着的时候,已是有人开始念唐舟的文章了,他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念完,整个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唐舟的这个开头,显然比崔光远的那篇文章要有新意许多啊。
而且这一段已是把整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给点了出来,那便是,人如果有了疑惑,就要跟从老师学习,而且不用管这个老师是生于他前,还是生于他后,只要他比你强,就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而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受业解惑。
众人暗思唐舟的这一段,顿时对于老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紧接着,对于后面的文章,越发的好奇起来。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