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院试风波(一)(2 / 3)
哉。最关键的是他体会到了科举考试中碾压的快感。在后世他虽然也算是个名牌大学的优等研究生,但可是从没有拿过第一的。而自打来到大明朝后,他县试、府试都是案首,眼看就要连夺小三元,自然是小小得意的。
翠湖诗会中,大宗师已经记下了他的名字,这院试案首怕也是囊中之物了吧。
谢慎如是想着,竟然没有注意到发卷的公人已经走到了号舍前。
“你的试卷!”
谢慎愣了片刻,连忙冲公人拱手,赔笑着结过试卷。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没道理跟一个小小公人置气,等到取得了秀才功名,这些人还不定怎么巴结自己呢。
将笔墨、砚台从竹篮中取出,谢慎深吸了一口气,才缓缓将题纸展开。
这院试第一场考的是时文,第二场、第三场却考的都是试帖诗,这实在是少见。只能说大宗师是个十足的诗词控,对吟诗作词有特殊的偏好。
因为时文只考一场,故而文章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打开题目一看,谢慎直接乐了。
“得道者多助”五个大字赫然出现在题纸中央。
要说这个题目,谢慎可是太熟悉了,后世不论是中学课文还是大学论文,这个题目都经常出现,谢慎也早已把其研究透了。至于和此题相关的八股文,谢慎因为撰写论文的缘故,也查阅了十数篇。
题目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在谢慎看来以此立论绝对是最合适的,他完全是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态势审题破题,其中快感自然不必说。
用后世一句流行的话说,谢慎已经不是在考试了,而是在享受考试。
想不到小三关的最后一关院试,题目竟然如此简单!
谢慎提笔蘸墨,挥毫便写了起来。
“观道之致乎助者,而已尽古今之大局焉。夫道诚在我,则不期助而助自多焉。此以伸人和之说,而要亦审乎大势如此。”
这开篇一句,谢慎便点出中心。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而《集注》中也说,“天时,谓时支干孤虚王相之属地。地利,险阻城池之固也。人和,得民心之和也。”
谢慎这么写,紧扣《孟子》和《集注》,入口气代圣贤立言,便是再严苛的人也绝对挑不出错来。
紧接着谢慎承题、起讲一气呵成,洋洋洒洒写了一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