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39昭雪三大案:月明翰林夜(3)——字为罪(2 / 4)
声,解释道:“《元史》错误与缺漏极多,便需要后代的翰林们重新勘误、订正。于是对于元朝的得失,也许随着世易时移,便会有观点上的前后变化。”
“而对当今的记述,因为本朝翰林无法与历朝历代的翰林一样真正进入内宫,所以根本无从记录下准确的起居实录,所以难免要加一点自行的揣度进去来补足,这其中就难免有说错了、逆了龙鳞的地方。”
藏花终是聪明,渐渐听懂了:“你的意思该不会是说,秦钦文的罪不在弹劾大人,而是——罪在这些史书的内容上?”
兰芽深吸口气:“你看这段,尤其是对于建文时代的记述……”
藏花也一惊,急忙抽过来看。
因为如今的皇上是朱棣的后代,所以所有史书上的观点自然都是美化朱棣、抹杀建文的。甚至最初的时候,朱棣不惜篡改史书,将建文时代彻底从史书上抹掉,甚至还将建文的父亲——太子朱标的事迹,以及建文帝太子的名字统统抹除。
仿佛只要史书上不留下有关建文的只言片语,便后世无人知晓他曾做过篡位谋逆的大罪。
可是随着后来时代的变迁,朱棣的后代子孙们也明白建文帝的历史不容抹杀,所以建文又渐渐在后来的史书中浮上水面。
尤其到了先帝明英宗时,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有过这样一次几乎亡国的空前危机之后,无论是景泰帝还是当今圣上,也都曾做过反思。尤其是当今皇上登基以来,频频为前朝之事平反昭雪,为于谦正名,甚至原谅了那个夺了他的太子之位、甚至屡屡想要将他置于死地的皇叔景泰帝……
于是当今的朝臣们便也觑着皇上的意思,开始对建文帝的历史有所补偿。臣子们兴许都以为,皇上都能原谅景泰帝,说不定对建文的那一段历史也已经解开了心结,可以平心静气地接受了。
于是秦钦文主持编撰的史书里,建文的身影开始屡屡现诸笔端。
更因为秦钦文号为清流之首,最厌恶宦官专权——而当年的建文帝也是对宦官管束极严,反倒是朱棣因不信任大臣而偏用宦官,才造成如今的积重难返,所以在对建文的描述里,秦钦文用的词汇开始颇多赞扬。
藏花终于看出门道来了,缓缓点头:“如此说来,是秦钦文的笔墨,犯了皇上的大忌。”
兰芽这才欣慰地舒了口气,向后靠去。
这几天她翻了不下百卷书,还都是用词晦涩的史书,还要
从那些隐晦的字眼里去找到证据,她真是累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