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五节 百家兴衰(6 / 8)
………………………………………………
出了北里,刘彻骑着马,慢慢在夕阳下走着。
他身旁,王道小心翼翼的骑马凑过来,问道:“殿下,您可是有心事?”
“是啊……”刘彻点点头:“忽然感到责任重大啊!”
农家的著作在后世几乎见不到。
墨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此时还生机勃勃的诸百家,两汉之后,还能有火种的,也没几个了。
这确实让刘彻感觉压力很大。
虽然说,诸百家里面什么都有,甚至无政府主义者都有。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现在还保存的典籍和知识都是先人们的思想,是经历了秦末战乱好不容易才留下来的火种,怎么可以随随便便被摧毁?
就连欧米鬼畜,在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架下都保存下来了希腊人的著作。
平心而论,后世西方那一套民权民本思想,其实在战国时期,百家论述也能找到,只是表述不同但意思差不多。
“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去摧毁任何一家的思想,相反,我要保护它们,将来我要将它们全部刻成雕版,印刷出版……”
当然了,某些太危险的言论,暂时先收在皇宫里吧……
譬如那些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和言论……
当天晚上,刘彻回到长安城的太*后,立即就召集张汤、汲黯和剧孟开会。
交代下去了一个任务。
那就是去搜集和整理现存的所有农家著作。
包括但不限于《吕氏春秋》和《管》所引述的农家篇章。
同时,刘彻还行少府衙门,以太的名义,下令少府衙门在岁末之前,抽调农稷之官,一百石以上的英才五十人来他的太*听命。
同时,刘彻还用太令符,行太史衙门,要求太史令司马谈与太史衙门的官员,来他的太*帮忙。
刘彻怎么可能真的去等赵过长大了再写书?
而且,刘彻也不觉得,赵过真能以一己之力写出一本涵盖整个农业科目的书籍来。
东陵侯花了十年时间,也不过是起个开头而已……
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因为刘彻知道,要写一本真正的农书,需要什么。
除了要懂农业外,你还得上知天下知地理,懂技术,会数学,还得懂时节。
农业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独的科目。
想写出一本农学教科书,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