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我要做皇帝 > 第四百八十六节 政体

第四百八十六节 政体(4 / 5)

大家没有一个笨蛋,看着丞相、御史大夫这汉室政权的两架马车与天子一唱一和,哪里还不知晓,这三位执掌汉室最高权柄的巨头已经达成了一致。

即使有人想要反对,但仔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分量后,这些人就明智的做出抉择:

下一刻,几乎所有大臣,全部出列,高呼:“陛下所制,实乃万世不易之策,维陛下能作威作福,请下诏公之于露布,行之于天下!”

不是没有反对的,实在是公孙昆邪的榜样就在眼前!

要想不被精神病、因劳成疾,就只有乖乖合作一条路可走。

当然,更重要的是:反商仇商,在汉室属于政治正确。

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对商人的不满和仇恨,早已不是一点两点,一天两天了。

打击商人,抑制豪强、控制兼并,抚恤孤寡、尊老爱幼,这些价值观构成了汉室的普世价值。

就算是对商人最亲近最温和的儒家各派和当政的黄老派,其实也是恨不得商人们去死!

这就是在汉室政权中商人们的悲哀所在。

他们空有庞大的财富,无穷的资源,但在政治上,他们没有一个盟友和合作者,甚至连同情他们的人都没有!

他们的名声,在汉室社会是仅次于宦官群体的第二臭名昭著。

至于社会地位,说的难听点,还不如一个落魄的文人!

譬如历史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就很好的诠释了商人们的尴尬。

以卓王孙的财富,放在后世,一个政协常委跑不了,甚至能与国家总理对话,但在这个时代,一个尚且没有发迹的司马相如,却能成功的在他身上咬下一块肉。

你放后世,哪怕是宋明之时,试试?

看看可有那个胆大包天的穷酸敢勾引盐商的女儿,甚至私奔后,毫发未伤?

所以,当天子与丞相、御史大夫达成一致后,即使有些人与商人们有些关系,拿过他们的好处,但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却一个站起来为商人们说话的人都没有。

像历史上昭宣时期,盐铁政策之所以被官僚反扑,甚至差点夭折。

那是因为当时的官僚主体,已经变成了以地方豪强利益为代表的儒家官僚。

而在此时,不好意思,整个汉室朝臣九成以上来自于列侯贵族元老勋臣。

他们的利益来自于封国,来自于自己的爵位以及特权。

与地方真是没有什么联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