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节 任命(2 / 7)
医精诚》与《伤寒卒病论序》。
可能,即使背熟了这两篇文章的医生中。也会出败类。
但是。败类一般都是没有背过这两篇文章的人。
穿越之前,刘彻确曾在一个老中医门下学习过。
虽然,那时候刘彻年轻而贪玩,也不懂什么医德啊前途啊未来将来啊,只想着怎么好玩怎么来。
所以,不过几个月就被扫地出门。
在那几个月里,他唯一学到的东西,大抵也是这两篇文章。
但数年后。当刘彻在某地偶遇一位过去的师兄时,去他开的诊所做客。亲眼所见,这位师兄,并没有跟他的一些同行一样,对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药贵就用什么。
而是小心谨慎的选择用药。
能白霉素解决的感冒,绝不用青霉素,能青霉素搞定的,绝不用先锋霉素。
这就是医德的体现。
也是古老的中医价值观,对医生的影响。
《大医精诚》与《伤寒卒病论序》的文字中所透露出来的精神以及对病人的仁爱
对医学的无尽探索与追求,哪怕再过一万年,也不会落后。
于刘彻来说,建立了医学体系,当然也要建立起一个医学道德标准。
不能让庸医和败类,破坏了医生的名声。
尤其是当前,刘彻大力鼓励培养医生,民间乡亭中的医生,甚至享有了类似后世科举制度中的秀才的待遇,获得了免除徭役和部分田税的优免。
这些政策,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最起码,目前关中各县的乡亭里,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类似赤脚医生的制度。
这些医生可能医术不高,甚至也就会一点简单的诊脉之术,他们所学的也就是刘彻让太医署编辑的《伤寒杂病诊治论》。
一本基于当前对感冒和伤寒等常见疾病的处置和诊断手册的医书。
无非就是将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作为主要药剂。
对当前的时代来说,这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简直是青霉素一样的神药啊!
这些简单廉价而且可以就地取材的药剂的问世,使得汉室的民间基础医疗工作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大量不学无术的家伙,见到有利可图,也随之当起了医生。
这些家伙可不管什么辩证不辩证。
见到一个病人说咳嗽畏冷,就给你上桂枝汤,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