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六节 游说(1)(3 / 6)
上有分歧,但在现实利益上,纠葛很少。
儒家的大本营,基本都在南方,广大的齐鲁吴楚地区。
而法家的基本盘,则是以关中为核心的代北地主军事贵族集团。
两者隔河相望,直接的竞争很少。
况且,儒家自己内部的那一摊烂事,本身就已经很复杂了。
公羊打谷梁,谷梁怼思孟,思孟和重民混合双打,荀子学派表示——以上都是垃圾!
被逼到了墙脚的鲁儒,则只能蜷缩在一些角落里看着这些大佬,瑟瑟发抖。
但,这种情况是建立在儒法之间有着一个黄老当缓冲的情况下。
一旦没有了黄老来缓冲,两者就会直接爆发利益冲突。
旁的不说,儒家会放心法家来操控和掌握他们的生死吗?
必须不会!
哪怕晁错掏心窝的保证,一定不偏不倚,哪怕儒法的高层达成共识。
但一旦到了考举的时候,到了博士官的评选之日,到了石渠阁之会上。
在利益攸关的时刻,儒法必定互不信任,互相怀疑。
二桃杀三士这种套路,永远都不会过时。
哪怕推一万步,儒法取得了妥协和共识,但,下面的人会认吗?
过去,黄老秉政之时,每年考举,都会有一大批的失意文人到处撒酒疯。
等到法家上台了,这些撒酒疯的家伙,恐怕就会变成散步的群众了。
人性这个东西啊,是最经不得利益和现实考验的。
所以,可以预料,法家一上台,那儒家就得去怼法家。
不怼不行!
黄老派,则可以借机抽身,旁观这场鱼蚌相争。
说不定还能当一回渔夫呢!
不过……
窦广国心里,还是有着深深的不安。
晁错上台,对法家的刺激和影响,很可能是决定性的。
这意味着,自秦灭亡后,法家政治家时隔七八十年,再次执掌中国大权,影响国家的法律、政治体制和游戏规则。
法家的人,会做什么事情?
窦广国太清楚不过了。
当年,秦始皇的时候,法家的官僚和政治家们,就在短短十几年内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还统一了度量衡,更开凿了伟大的秦直道,建立起了庞大的万里长城。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生民离散,百姓民不聊生,沉重的负担和徭役几乎压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