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节 传道计划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节 传道计划(3 / 6)

已握胜券!”刘彻缓缓说道。

颜异闻言,连忙道:“臣为陛下贺之……”

王师进展如此顺利,出乎了颜异的意料,他本以为,幕南各部就算是只鸟,现在被人捅了巢穴,总该叽叽几声吧?

却不想,叽叽声没有听到,只看到了一群软脚蟹。

这可真是……

“幕南无英雄啊……”颜异在心里感慨着:“也是,夷狄向来无义,安能有英雄出?”

但心里面却也有着疑惑,他只是一个儒生,而且还是一个不那么成功的儒生,天子与他说这个做什么?他又不能带兵打仗!

却听到天子道:“高帝当年曾经明诏天下:不教而诛是为虐,今幕南将定,当抚其百姓,安其民生,授之以礼,教之以义,行之以仁,施之以德,如此方为长久根本之计也!”

这是中国文明的优点和特长。

过去数千年间,靠着教化与仁政,先王们带着诸夏民族,从黄土高坡走向了整个天下。

从中原一隅,迈向四方六合。

从一个部落联盟,发展成为今日的中央王朝。

教化,就是文化同化。

使得夷狄信奉与认同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义利观,化夷为夏。

而仁政,则是确保这些认同了诸夏文明的族群生活安定,幸福并且不会分离的决定性政策。

离开了教化,单有仁政,只会养出一群白眼狼。

单有教化,无有仁政,只能维系一时,而不能长久。

这也是诸夏文明与欧陆文明的区别。

欧陆文明,强调人种和信仰,胜于文明。

而诸夏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夷入夏则夏之,诸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而颜异对于这个事情,自是无比尊奉和认同的。

这也是儒家最重要的主张了。

夷狄入夏,自当以诸夏而待之。

他立刻就拜道:“陛下圣明,臣谨为天下贺之……”

“卿先别急着拍马……”刘彻笑道:“这幕南之地,广袤万里,间有生民百万,流于不毛之地,或陷于困顿之中千年也!千年以来,诸部不通王化,不识圣道,朕甚悯之!”

至于千年以前,按照竹书记载以及春秋之记录,殷商时代的商人曾经统治过万里草原。

甚至可以这么说,商人之先,就是从草原入主的中原。

子姓孤竹氏,就是殷商帝国留在草原的一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