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3 / 4)
的。”
天启嘘了一口气,笑道:“你这样说倒新奇,每天都有人上书骂朕竭泽而渔,苛待百姓。”
“陛下爱民如子,怎会鱼肉百姓?从来治世民为天,没有人比陛下更懂得这个道理。”张嫣看了一眼天启,接着说,“鱼肉百姓的都是下层官吏,张居正在《论时政疏》中说,大明有五大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吏治败坏。我当年进京经过真阳县时,出城四十里,举目远望,一片荒凉,那县的东南西北,田地皆已荒芜。打听之后才知道,差粮不堪差役苛急,卖牛弃田,这不是一个两个人,底层之中普遍如此,长久以往,好好的膏腴之地就这样荒芜了。”
张嫣说罢,移目看向卢象升,疑道:“方才你说九厘并不算多?你可知层层盘剥下来,这其实已经不容易负担了。”
“我还没说完,”卢象升笑了一笑,对天启道,“臣想说的是,赶上风调雨顺时,九厘并不算多。可叹自二十多年前,气温陡降,北方连年受灾,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臣以为,九厘已是顶端,不可再加。”
天启道:“那你说,这个财该怎么理?”
卢象升毫不犹豫道:“一是提高商税;二是宗室限禄。”
天启眼睛一亮,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这个书生太出乎他的意料了,竟然敢当着他的面,大胆地提出这两条。
商税三十税一,低得不能再低,加上官商勾结,每年不过征上来三百多万两。天启已经不止一次在这上面打过主意,无奈商业繁荣在江南,官商勾结,根基深稳,轻易撼之不动。朝廷的官员有一大半都来自江南,尤其是掌权的东林党。跟他们提收商税,简直是割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卢象升也是江南人,却无此私心,天启不能不投以赞赏的目光。
他在心里盘算着,散漫开口:“你说一说宗室限禄。”
卢象升摸不清皇帝的态度,心里忐忑不安,他清楚知道现在说的是什么,他在跟一个姓朱的人说,让他不顾高祖皇帝的祖制,不顾血脉亲情,向一众叔叔姑姑下手,剥夺他们的钱粮,限制他们的土地,到时候,再来承受他们的指责谩骂。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在挑拨离间,皇帝向着谁还不一定。不过他就是这样的人,认定是对的,就坚持去做,不计后果。
他压抑下心头激愤,缓缓道:“亲王、郡王、皇室、宗亲遍于天下,按照祖制,一个亲王一年要供禄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缎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绢五百匹,纱罗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