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1 /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无锡人顾宪成年轻时自创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无论是这副对联,还是其中忧国忧民的抱负,都没有随风逝去,而是堂堂正正地悬挂在东林书院的大门上,激励着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学子。
顾宪成泉下有知,也该瞑目矣。
三十年前,时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的他因“徇私结党”之罪被万历削职为民,赶回老家,一时声望大振,远近之人莫不敬服。
不能做官,总得找点事做,想来想去,他决定讲学。讲学得有个地儿,正好,无锡城东门外有一座宋代的东林书院遗址,修一修还是能用的。
花费了不少人力财力后,这年十月,东林书院正式落成。书院不分尊卑,不论远近,不限长少,不收学费,只要愿意,均可报名参加,而且还提供食宿。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除此之外,定期开讲,讲什么?程朱理学,讲课之余,也会讨论一下朝中大事,品评一些风云人物。
一时名声大噪,学人云集,成为江南文化的中心。
不仅如此,一些在朝官员也闻风前来,相互唱和。东林盛名于是由田野蔓延至朝堂,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七品给事中杨涟应当说是东林的忠实信徒,只看他虽已年届四十,两鬓斑白,每年还要不远千里从京城赶到无锡参加集会,不顾舟车劳顿,不管风霜雨雪,就可知晓一二。
何况这还需要一笔不菲的路资,对于官员中的少数、异类、稀品,也就是清官来说,这无疑是极为棘手难办的。
不过这难不倒杨大人,因为他找到了理财的制胜法宝,省。
俸禄少没关系,少花点不就有了吗?几十年前的海瑞就已经为广大生活拮据的清官同胞作出了榜样。
海大人有多节约呢?有一年,他的母亲过生日,为表孝心,海大人割了二两猪肉。因为此事实在太过罕见,几个月后还在被同僚和百姓津津乐道。
杨涟也是如此。人家吃肉,他吃素;人家坐轿,他骑驴,人家绫罗绸缎一年四季不重样,他布衣破帽廖然一身不改换,人家奴颜婢膝踏破权贵门,他直接找到朝中第一人,内阁首辅叶向高,说:“皇上出宫,你应该劝一劝。”
叶向高可不敢怠慢这位老兄,摇着折扇吐苦水:“我劝过了,杨君。皇上不听,我有什么办法?”
“皇上真是瞎胡闹!”
杨涟闷闷地出了内阁值房,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