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涌(4 / 5)
宫面圣。
他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只记得自己在同僚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浑身发抖地磕头。
那一夜他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跟着十三位大臣进宫。皇帝快死了,快死前召见的人不是公卿就是大臣,而他,是七品给事中杨涟,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如果没有那封奏折,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他。
战战兢兢活了几十年的朱常洛登极后,一朝松懈,纵情于声色之中,本来身体不好,这下直接躺倒。鉴于太医院都是废物,他召了司药房的太监崔文升来诊病。崔太监把过脉后,拍着胸脯保证,吃了他的药,保证药到病除。药并不稀奇,普通的泻药,清热去火。朱常洛服用后,一夜起来十几次,第二天只剩半条命了。
杨涟听说此事后,上了一道奏折。这道奏折乍一看,都是夸人的话,再一看,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了。
在这封奏疏中,他先是大骂崔文升胡乱用药,致使皇上病情加重,即使将其碾成粉末,也不足以谢罪,接着委婉指出皇上日夜辛苦劳累,应该注意保养身体,最后暗暗指责朱常洛不会识人辨人,谁开的药都敢吃。
所以,当朱常洛在下旨召见他们的同时,又召见锦衣卫后,大家一致认为,杨君要完蛋了。
临去之前,杨涟已做好赴死的准备。到了乾清宫东暖阁后,他见到了那位皇帝,病猫一样,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他为此感到痛心,好几次都湿了眼眶。朱常洛对奏折一事只字不提,他指着安静地立于床边的刚刚抽芽的儿子,温和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最后停在杨涟脸上,说:“国家大事,就交给你们了。”
这之后一直到临死前,他每一次召见大臣,都会叫上杨涟。
当杨涟安然无恙地走出乾清宫时,他心潮澎湃得双手都要发颤了。没有一丝恼怒,没有一句责怪,没有任何处罚,那个躺在病床上的人接受了他的全部建议,不仅如此,还把他这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视为顾命大臣。
这就代表,那个统治天下的至尊之人承认了他,承认了他的忠心、信念和抱负,并且给以毫无保留的尊重。
那一刻,他决定以死相报。
现在,他不能看着那个人的儿子被小人蒙蔽,年轻的皇帝读书不多,不懂得区分善恶,直言进谏,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这天晚上,东林党中比较有远见的黄尊素来到他的家中,言辞恳恳地提醒道:“若想清君侧,必须有内援,杨公有没有呢?若此疏已发,击而不中,我们恐怕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