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部分(2 / 6)
站起,冲一个穿着甲克的香客叫道:“这位先生,请等一等。”那人皱了眉头,转过身来。
老道士从怀里取出那部诺基亚递了过去:“你刚在这看相的时侯,忘在这里了。”男人喜笑颜开,道谢着接过了手机。
“小姑娘,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先去上面看看吧,对了,你们都是文化人,那寺庙门口两边有一行对联,听说是光绪年间一位朝廷大员留下的。来这里的香客,除了上香还愿,一大半倒是冲那副对联去的,你们去看看吧。”老道士指着山上的寺庙对杜若瑶道。
“谢谢老先生。”
“呵呵,去吧,再过上一会儿就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快去吧。”
杜若瑶还没去过灵龟寺,但林君玄已经去过一次了。此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这座寺,而是那个指明道姓与祖上太公联系在一起的传说。
刚一踏进寺门,便是一座高大的黑铁香炉,里面插着一根根一米多长,拇指粗的上等的香火。香炉往后十步之距便是寺庙的朱色大门。门口一个披袈裟挂念珠的满脸皱纹的老和尚正坐在门边的一个蒲团上,周围一堆香客围着他。
“看到这对朱红牌匾没,其实,这副对联本来只有一句,是题在这灵龟峰悬崖面江的一面的。说起这对对联其实还有个来历。”老和尚徐徐说道。
第一卷 少年林君玄 第十一章峭壁上的百年上联
“具体的时间已经不可考究,大致的时间是嘉庆到道光年间,有位朝廷京官坐着八抬大轿路过玉山,和他一起的,还有一名颇有名声的山东大儒。山东是孔子的故乡,乃是儒家的发源地。因此之故,山东的儒生也向来瞧不起外省的儒生。也正是这个原因,这同行的山东大儒不大看得起朝廷的文官。那时大约是三伏天,正是大太阳的时侯。这么赶路谁也受不了。正好经过灵龟峰。山上树多,荫凉而且风大,两个人就都提议到这山上歇息。那山东大儒平时不大瞧得起朝廷文官,借此机会,就想让朝廷京官出出丑。两人一路见山则以山为题,见树则以树为题,各相斗诗,斗智。那朝廷文官乃是举人出身,自然有些才能。山东大儒出身于孔子故乡,耳濡目染,也不差。一路诗词歌赋斗下来,居然是不相上下。一路斗到灵龟寺上,山东大儒还不罢休,斗诗不分上下,就提议斗对联。这么弄下来,那朝廷京官也有些火气。”
“朝廷京官答应了,不过他说了一句话,他说‘斗对联也行,不过我只出上联,如果你对出了下联,那我甘败下风,从此以后,只要是你们山东儒生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