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弱受(完结)(3 / 4)
西一个的买去,分散在大汉各个角落,无依无靠有心无力,也起不了什么乱子。最后还不是会慢慢被大汉人同化,两代过后就会忘了自己是哪里人了。打定主意后,刘彻就把这事写成密令交给了信使。
这个本来只是买卖匈奴战俘,到后面却发展成了买卖匈奴人口,生意相当火爆。匈奴女人壮实有力,买来做粗使丫头或者工厂女工都很合算。匈奴男人就不必说了,抢手货。小孩也有人要,买来养大了做家生奴才,忠心得很。
刘彻和韩嫣买卖匈奴人当人贩子,国库又厚实了不少。战争所带来的亏空被填了一些,朝中主和方彻底失去了说话的立场。上下一心,一致对付匈奴。将士们土气空前高涨,作战勇猛无比,再加上装备精良军需充足,把匈奴各部落打得鬼哭狼嚎。
仗越打越对大汉有利,冒顿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们缺得不是战斗力,只是装备和储备比不过大汉而已。他们也有能人建议向大汉学习,可两国国情差别太大,适合大汉的政策并不一定就适应匈奴这个游牧民族。
他们想借鉴偷师大汉的管理发展模式也是空谈,再说大汉都发展好几年了,刘彻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定要攻打匈奴:更新装备,存储军需,饲养战马。匈奴仓促应战哪里会是有充分准备的大汉的对手。
开战7年以后,战况胶着的情况就被改写,匈奴只有边打边退的份了。
在跟匈奴打仗的前期,大汉的经济低迷了三四年,然后就又缓慢开始爬升。在推行了战俘买卖政策以后,经济开始了长足发展。刘彻韩嫣两人看着那些行业数据,都有点吃惊。韩嫣暗底里寻思“人多力量大”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随着战场慢慢向匈奴北部推进,战事的前景也越来越明朗,刘彻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小。
此时卫青早已百战成名,他的军旗指向哪,哪部的匈奴人就忙不迭的拖儿带女连夜奔逃。这些汉军太凶残了,烧毁他们的家园,抢夺他们的牛羊,洗劫他们的财宝。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抓他们的普通民众,男的女的一个不剩的全带到一处,由专司运送俘虏的军队押了往大汉境内转移。
这些汉军都是魔鬼!是来灭亡他们的魔鬼!是所在匈奴人的梦魇!
刘彻韩嫣边打仗边当强盗,加紧掠夺匈奴的各种资源。往长安运送战利品的车队络绎不绝,让周边各国眼红不已,可他们谁也不敢觊觎,只能望着那些财富流哈喇子。。。。。。
大汉在对匈奴用兵的同时,武帝还采取大棒加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