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家不生 全村做牢(3 / 4)
公开。
前世所言科举之害,多集矢于八股禁锢思想。其实,但凡要公平,就需标准化;但凡标准化,形式上的严谨必无可避免。从明朝立国之初到明亡以来的官场表现看,科举绝非真正之害,也不在于其禁锢读书人思想,而在于读书人所学的圣人学问实是不合时代,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而矣。
口中所言非心中所信,更非足下所行,封建科举批量生产出来的不是什么书呆子,而是一大批精于算计的伪君子。
书呆子才有气节!
周士相不能不开科举,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挡人做官不同样也如杀人父母么。
周士相要开科举,此举并非仅仅作为笼络广东读书人的手段,如唐太宗所言“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那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的梦想,周士相绝不能让自己和太平军成为读书人梦想的敌人,所以他必须要开科举。前世晚清取消科举,结果短短数年“我大清”便吃了药丸咯屁,这教训可是深刻的很,也讽剌的很。
在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新军功集团和新文官集团前,改革科举或是废除科举,便是自毁根基,是自决天下读书人、自弃民心的愚蠢之举。太平军必须得到读书人的效忠,所以周士相必须要开科举。
开科举,是周士相对这个时代的妥协;务实,则是周士相对这个时代的创新。完全裁撤旧有的八股并不现实,毕竟现在的读书人全部都是八股教育出来的,一下改用新考题这些人肯定无法适应,而要等那些从七岁开始就接受新八旧二教材的孩童成长起来,耗时又太久,周士相等不起,便只能中庸。
兴办广东大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和举办广东乡试同时进行,周士相要宋襄公在八月底组织广东乡试事,录取上来的士子先全部到广东大学堂进修一年,尔后再按成绩高下、实事能力给予官职。
在前往肇庆会见凌海将军陈奇策和镇国将军朱统前,周士相又命布政使司以法律条文形式颁布一个命令,即鼓励治下百姓多生育,且生女者有奖励,此条例称之为《广东计划生育条例》。
该条例明确规定夫妻必须多生育子女,最低要求生育三胎,低于三胎者须承担比其他户多出两成的田赋。高过三胎者,每多一胎都享受相应田赋减免,换言之,生的越多,该户享受的好处便越多,甚至于不仅不用向官府交纳赋税,还可从官府得到物质奖励。除此外,战争红利也以人头分放,便是才出生一天的婴儿也可享受太平军的战争红利。
多生孩子多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