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三年后(2 / 3)
布下来,整个国家就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荒运动。
那些种朝廷开荒的田地的人,需要缴纳一定的田租,而自己开荒的人则不用缴纳田租,只用缴纳粮食税。
农业方面年,大肆修建水利工程,治理河道,由朝廷生产的先机的农业器具,分发给老百姓。农以食为天,不管在哪个朝代,只有农业强大了,全国人民不饿肚子,才有利于国家的强大。秦慕安也很明白这个道理。
至于那些先进的农业工具,无非就是些犁车什么的,尽管是这种不算特别发达的农业工具,在当时已经是翻天覆地的改革了。
商业方面,秦慕安采取了沈京兵的建议,稍稍的增加了一些商业税,但是也没增加特别多。他担心商业税增加多了,汉朝的商人都跑到别的国家怎么办,你得给人家稍微留点活路。
军事方便,一边募兵,一边加强训练,基本上保持了在东阳城的措施,只不过军饷减少了很多。以前秦慕安只用考虑一座城池,现在考虑的是整个国家,当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财大气粗了。
不过最让秦慕安期待的,还是科技上面的进步。他设想了很多,但是发现能够实现的似乎很少很少。比如塑料这种东西,根本不可能整出来。
塑料整不出来,就没办法做塑料轮胎。还有玻璃、电……等等等等,太多太多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东西,都做不不出来。
目前能够做的,只有水泥和蒸汽机,而且蒸汽机的汽缸还在研发当中。水泥则比较简单,虽然达不到混凝土那种级别,但是比古代原有的城墙要坚固很多。
现在生产水泥最艰难的一环就是将石灰石碾碎的过程,没有机械提供动力,只能靠人工用磨盘慢慢的去碾,产量非常的慢。不过等到蒸汽机生产出来以后,就好多了。
可以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来加快水泥的产量。
历史的发展进程,往往都是缓慢的,很多东西都需要无数次的实验才能完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秦慕安心里面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还是有些急于求成了。
他将自己知道的那些先进知识,全部写下来,编辑成册,发给那些搞科研的人,希望他们能够从中悟出什么来,然后发明一些新的什么东西。
可是秦慕安忽略了一点,你就算明白了那些知识,又能怎样呢?就像他自己一样,知道那么多知识,不一样还是什么都做不出来?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特别是秦慕安当上皇帝以后,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