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4 / 7)
,两人也过起了小半个月的鸿雁传书的日子。
“瞧瞧这姑娘,怪不得太后娘娘说了,头一次见她,就看着不一般,我瞧着正是出落的越发好了。”看着慢慢长开了的刘七巧,容嬷嬷由衷的赞叹。
老王妃道:“那是自然,我家养的闺女,有差的吗?走,我随你进宫去,一会儿还有好事儿要告诉你呢。”
两个老人说着,便由一群丫鬟们拥着往寿康居的外头去,外面早一溜烟等着三抬小轿子,王妃只嘱咐刘七巧道:“如今你也是随常进宫的人了,规矩我是不用说了,只跟着老祖宗,别乱跑了。”
刘七巧点了点头,转身入轿,一旁老妈子放下了轿帘,跟在前头两乘轿子后头弯腰起轿。
轿子到了王府门口,三人坐上了宫里派来的马车,并又喊了两辆车跟着,容嬷嬷等人坐定了下来,这才跟老王妃说起了实话来。
原来大长公主早些日子,已经觉察出了自己身上有些不适,只是一直隐瞒不说。直到中秋之后,大长公主晕了过去,这才惊动了太医。这几日轮流有太医过去,可是大长公主对自己的病情却是讳莫如深,太医们也看不出什么究竟来,问她有什么病症,也不说,只说是身子有些乏力而已。
刘七巧听容嬷嬷这么说,只觉得大长公主只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在现在这个年代,很多妇科病都是难以启齿的,对于长乐巷上面的那些特殊工作者,因为工作需要她们不得不寻医问药,只为把自己的身子治好了,可以再有一个好生意,早点合拢双腿,开启新的人生。
而对于一般人家的妇人,这些病都是所谓的脏病,如何能跟别人说起?就算是太医那也是决计不能透露的。安富侯家的少奶奶那是为了生娃,没办法,也只能里子面子都丢一旁了。而大多数人,则是跟赵寡妇一样,暗自忍受病痛,还要面对外面人的风言风语,最后还落得投河身亡的惨况。
刘七巧想起那日在水月庵见到的大长公主的样子,虽然饱经风霜,但看上去一派德高望重的样子,她曾经有过那样艰辛的岁月,最后还能做到清晰寡欲,皈依我佛。佛祖对于这样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多一些眷顾的?刘七巧想了想,开口道:“老祖宗什么时候有空,我们也去水月庵看看大长公主如何?”
“怎么?你又技痒了吗?”老王妃瞧了一眼刘七巧,只摇头道:“人家是大长公主,是如今太后娘娘之外,全大雍最尊贵的女人,你若是没把握,我可不准你去的。”
刘七巧只低头想了想道:“我不是大夫,缘何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