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5.16|(4 / 7)
你去,后天我们就要回乡下去了,我带着孩子们,要住到元宵之后才回来,这一段时间,你多照顾好自己。”
刘七巧只点了点头,这时候钱喜儿从里屋出来,手里抱着一个小小的包裹,递给刘七巧道:“七巧姐姐,这是我给小宝宝做的小肚兜、小袜子,大娘说我年纪小,只让我做这些,我做的不好,七巧姐姐可别嫌弃了。”
刘七巧见钱喜儿比之前又冒出一截子来,可见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是长个子的,只揉了揉她的头顶道:“可真是辛苦你了,又要给八顺纳鞋底,又要给我做这些小玩意儿。”
钱喜儿便高高兴兴的摇了摇头道:“一点儿都不辛苦,八顺每天回家,要练五十张大字才幸苦呢!”
李氏便上前道:“许先生说了,让开了年,叫八顺和三少爷一起去考童生,这要是字不好,第一关就过不了,所以最近每天晚上都练到老晚,蜡烛都不知道多烧了多少根。”
刘七巧便道:“这些都是小事,晚上练字冷的很,记得把房里的地龙烧热些,别冻着了他。”
若说古代的人怎么翻身,那真是除了科举和从武两个办法,就别无他路了。可大雍向来又是重文的,这些年若不是陆陆续续的一直在打仗,恭王府也不会如此显赫。但即便如此,王府的二房那边,还是选择了科举这一条道路。比起到战场上拼命,走上科举之路,又有恭王府这座靠山,在大雍才能长盛不衰。
“这些你放心好了,前几日太太还派人送了银霜碳过来,说是那种碳烧了没有烟,屋里头干净,我就都留给了八顺用。”李氏只有刘八顺一个儿子,将来刘家就指望他一个人,如今她的一大半心思,全扑在刘八顺身上。
“家里也不差这几个钱,你何苦呢,王府里上上下下都用银霜碳,一个月也不过就是几两银子,烧到三月份也就不用了,娘你就不要省这几个钱了。”刘七巧知道李氏素来节俭,她自己又是吃过苦的人,但是现在住在王府的院子里,也不能让那些下人笑话了去,便开口劝道。
李氏略略有些不好意思,只道:“我给九妹请了一个奶娘,也是要银子的,又请了几个老婆子,也要银子,我素来在家里头,也没有什么收入,到让我多出这些银子,还是省俭一些的好。”
刘七巧便摇了摇头,又道:“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你听我的没错。”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见天色不早了,刘七巧便也告辞了,只从蔷薇阁这边的偏门直接走了,就没进王府去王妃那边另外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