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归纳(2 / 3)
拉部落方向的扫荡,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经验,使自己不用那么的慌乱与不知所措。
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经过这一次的磨合,自己手下的那些汉人军队,汉人领民,对于自己的归属感,忠诚度,已经大大的提高,可以让自己以后的统治,更加的稳固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动摇。
收获已经说完了,那么就来说一说自己有些思虑不周的地方吧!
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好说的地方,主要就是,自己因为兵力有些不足。带着所有的军队倾巢而出。没有留下必要的人来防御领地,使领地的防御十分的空虚,随便来几十一百人,就能够攻破。
再有就是,自己有点过于贪功冒进,在手中的实力有些不足,不能绝对的镇压那些野蛮人仆从军的时候,还继续带着人去扫荡那些部落,险些酿成了一场兵变。
不过幸好,自己及时的通过一场战斗,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使那些野心家不敢妄动,及时地消弭了这么一场,很有可能使自己实力大损的****。
自己以后,不能再这么冒险了,还有就是,每次出征都必须要留下一些人来看守自己的根底洛阳城。
在外面出征失败了,没有什么太过于担心的,只要自己的洛阳城还在,那么随时就能再重新募集一批兵马,在失去与那些敌人战斗。
在古代有一个例子,很现实的告诉了钟御这个道理。那就是在楚汉相争之时,汉高祖刘邦与霸王项羽,进行了一场时间,长达八年的统一之战。
那一场战争极为惨烈,秦末之时,全国大概有3000万人口,却在这短短的八年之内,缩减成了800万,连皇帝的座驾,想找八匹毛色一样的马,都找不出来。
而刘邦与项羽的战斗,有数次人数达到了数十万的战役,数万人,或者数万人以下的小战更是不计其数。
其中最为出名的彭城之战,刘邦56万大军,被项羽的3万骑兵给杀得精光,自己独身一人,抛妻弃子的狼狈跑回了关中。
却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又拉出了他几十万大军,再次在襄阳那一带地方,与项羽重新对峙了起来。
而在战争的初期,刘邦的战斗还是很不利,死人以万来算,损失的很快。可是,他的根本,蜀地和关中没有遭受过任何的战火。
在他手下萧何的调度下,一个又一个适龄的男丁,被组织起来,稍加训练的就送上了战场,成为不要钱可以随便消耗的炮灰。
而项羽,他的地方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