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筹划(7 / 13)
里跑出来,满面堆笑送上几个纸卷儿。
玉珠是一片好意,袁训就接到手中看了看。宝珠伸头跟着看,这一看,夫妻险些失笑。这东西不是别的地方出来的,只有宝珠铺子里才有。
玉珠还在得意:“我为了妹夫能中,可是带着青花儿走遍京中的书铺子,哦,也不算走遍,还有那小巷子没有钻。”
张氏忙道:“打住!你有心就行了,不要乱钻了!”
袁训忙道:“多谢三姐,但过年拐子多,心情我领下,不要乱跑。”袁训窃笑,这是前五科的考卷,三年一科,这是十五年前的东西。若不是太子吩咐要,谁还能把这个扒拉出来?
就是想,想到的人也就很少。
古代的科考,与现在考语文数学不一样。
下场后,除了死记硬背的东西外,还有一些是结合时事经济的命题。在这一点儿上,就有主考官有些关系。
主考官或是方正的,那回答的严谨占便宜。
主考官或是思绪广阔的那种,那回答天马行空但不失主题的也许更好。
袁训手中,有前十科的考卷,他不过是看看别人思路,本质上还是一心的攻书。玉珠当成宝贝送上的这个,并不是殿试的头名,殿试头名的除了本人有底稿以外,再就封存。这是前五科春闱前五十名的,袁训随便一看,就扔到一旁。宝珠掂量过这个可以拿,就取走刻印出来。
因为这一本不常见到,考生们就说:“新鲜难得,”玉珠也就买了。
这东西绕了一圈,又回到原主人手中,原主人不能笑,还要装得感谢不尽。袁训一面谢玉珠,一面把纸卷儿交给宝珠:“帮我收着。”
借这么着交出去,装着用力大,在宝珠手上敲了一下。
宝珠总是心虚的,纸卷儿敲的一痛就过,她就没理论。接在手中后,又装作自己没见过。表凶有一堆的这东西,宝珠又不去考,怎么能个个都翻看过?
她笑容可掬对玉珠道谢:“三姐这么用心,这一科夫君怎能不中?”
于是大家都乐了,说宝珠这句话说得好,又说玉珠肯上心。热闹中,南安侯走来,问他们笑什么,大家见过礼,走到房中去说话。
先往正房去,掌珠跟在后面,心里不是滋味儿。
她的丈夫接下来要说什么,虽没有把言语的前后顺序对掌珠说过,但掌珠却清楚是过年想和四妹家走动。
这本没有错,姐妹皆出了门子,互相拜年不失礼节。
可四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