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有心解嫌隙(6 / 13)
,还有别的大宅门。
但是哪一家的就不知道?
至于红花是外路口音,说的一口好官话,张经济倒不考虑进去。大同府里会说官话的人家倒是不少。
自然也不排除是外来的。
他暗揣小心,这姑娘要我再说一遍?而我刚才顺嘴告诉她的,不过是我为了吹嘘我是本城最好的经济才说。
难道我看走了眼?
她竟然对辅国公卖田地有兴趣?
如果这姑娘听过后还有兴趣的话,她可就不是姑娘小姐,至多是个管事丫头。要知道辅国公府这一回卖的田地可是不少,一般人拿不下来。就数额来说,已经是本城这几天最轰动的新闻。
张经济就抖擞精神,一想到这桩生意成交将是一大笔中介银子,他笑得胡子都在抖动:“姑娘您细细的听来,辅国公府在我们这里好几代,”
红花点头。
“他们很多的田地是当初朝中的封赏!”
红花点头。
“所以他们家的地在方圆一片,都是最肥沃的。”
红花再点头。
她稳稳的态度,让张经济彻底放心,这是本城的姑娘。如果是外地的,他不会对这些话无动于衷,好似听过很多回。
张经济就说下去:“唉,打仗打的,又几年欠收成。辅公府为了筹军粮,这和前阵子高价买粮也有关系,”
红花面容动了一下,又忍住。
“三倍的价格买粮食,就是现在还在买。街上不知情的人都在怪呢,说是辅国公府大量买粮才引得粮价上涨。其实他们真是冤枉的。”张经济又在这里小小的卖个关子,显示他内幕知道的多,并借此敲打着,这姑娘你找对了人,你买田也好,买辅子也好,独我最懂行。
红花在心里盘算开来。
这个消息让她几乎坐不住。
红花和奶奶一样,认定辅国公人好。红花比宝珠考虑的还要多几条,如夫人那样的怜下,一根藤上能结出好瓜,又有坏瓜吗?再看顺伯忠婆,忠心耿耿,奶妈都背后佩服不止。红花心想,难怪!
难怪郡王妃急着回去。
难怪奶奶总说觉得有点儿不对劲。
原来这粮价上涨,竟然是针对辅国公府的。
见张经济还在对面寻思自己面色,红花就装作满不在乎:“是啊,这是有一起子坏人,早早知道辅国公府要粮食,他们是有意的抬高粮价。唉,弄的什么都跟着涨,真不像话!”